今年是水稻最低保護價下調的第一年,不少農民朋友反應市場購銷情況不樂觀。雖然能夠進行收購的糧庫和加工企業都已開始收購,但部分地區水稻收購價格仍低于最低保護價……進而,明年的水稻市場顯得不容樂觀。那么對種植戶來說,明年種稻想掙錢,該怎么做呢?小農菌在這里總結了三個方法:
1.控制成本
借鑒玉米市場化促進土地成本大幅降低現象,土地租金是可調整程度最大的一項。建議農戶和可調整土地費用的規模經營者提前與耕地發包方商談,降低土地承租費用,控制生產成本。
2.控制種植規模
在玉米進行市場化之后,收益明顯低于有政策保障的水稻,推動了水稻生產的快速發展。隨著政策的調整改革,小農菌建議生產者尤其是規模經營者要控制種植規模,合理輪作休耕,減少生產投入,以免走上玉米取消保護價收購之后由于大量種植造成降價虧損的老路。
3.選擇優質水稻品種
近年來,優質大米的市場占有度越來越大,帶動著水稻價格的水漲船高。如今水稻的價格也出現兩極分化趨勢,優質水稻高價,劣質水稻低價。種植優質水稻品種才能提高種植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