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忙著采茶。
廉江市長山鎮苗埇村村民林煒早年外出闖蕩,見慣了大都市的繁華與喧囂,干著高薪且體面的工作,2006年,他毅然返鄉種茶當起了茶農,安守他50多畝茶山11載。憑借執著的創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創新意識,林煒創辦了集名茶培育、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茶葉基地,把茶葉經營得有聲有色。
日前,記者采訪了林煒,分享了他深山種茶的動人故事。
動心——
千元一斤茶的誘惑
作為一名“70后”,林煒隨大潮于1998年到深圳打工,后來發展到某公司高管位置。他跟隨的臺灣老板是個愛茶之人,經常從臺灣帶來一千多元一斤甚至幾千元一斤的高檔茶葉與他分享。2000年,長山鎮已興起種茶,出現不少幾十畝、幾百畝的茶葉基地,然而茶葉價格卻一直在低位運行。林煒看到前后差價如此巨大,也看到了茶葉市場的巨大利益空間。
“茶葉產業是非常特殊的行業,中國有幾千年的種茶、制茶、飲茶歷史,可以說是千年不衰的行業。”林煒說,他對茶葉市場抱著很大的信心,加上家鄉種茶產業蒸蒸日上,他心想臺灣生產的茶葉能賣幾千元一斤,家鄉生產的茶葉幾十元一斤,如果能通過技術來拉近差距,這是值得放手一搏的事業。
林煒大膽想大膽做,他先是幫家鄉的茶廠老板銷售茶葉,后來干脆自種自銷。2006年回鄉承包山頭,在九峰嶂西北面山脈虎地嶺種上50多畝金萱茶,辦起茶廠,成立公司,并注冊了“唯升”商標。2007年春,春茶投產,市場并未像他想象中那么美好。與一些創業者一樣,林煒的創業之路比較艱辛。
“連續虧本3年,我們請福建的師傅過來幫我們制茶,師傅完全按照福建茶的工藝來做,做出的茶卻并不好喝,所以茶葉買不出去。”林煒告訴記者,福建的茶山海拔高,溫差大,一年只能采3次茶,茶葉又厚又硬。因為氣候、土壤的差異,同樣的茶種在長山種植,茶葉的物理、化學性質都改變了,長山種出的茶葉水份含量高,葉子是偏軟的,這樣的茶葉照搬福建的工藝做法,失敗也是在所難免。
癡心——
探索獨特制茶技藝
當林煒了解到制出的茶為何存在那么大差異時,他不是放棄,而是從零開始學習,從種植管理到采摘再到加工,一點點摸索出適應本土種植的技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林煒聘請技術全面的制茶師傅給予指導,根據茶葉的性質不斷地改良加工工藝,還不斷走訪各大產茶名山,將自家制作出的茶葉拿到深圳、臺灣等地,與茶商溝通交流,拜訪茶界名人,探討做茶工藝。“茶葉的制作工藝是具有融通性的,關鍵是要與本地茶的特性相結合。比如制作綠茶時,我們用到制作烏龍的一個工藝環節來改良茶葉口感苦的缺點。通過實踐研究,做出自己的特色。”林煒笑言,開始他對茶葉是一竅不通的,通過學習,考評茶師等級證,到現在他已算是一個種茶制茶賣茶的行家里手了,一路的成長進步,讓他高興之余也感慨萬分。
歷經6年摸索研究,揉合閩南茶及臺灣茶加工技術,林煒總結出一套獨特加工方法。改良后的茶葉韻味獨特、鮮爽甘醇,林煒的唯升茶慢慢被人認可。2009年,林煒的茶葉開始賺錢了。林煒說,金萱茶本是烏龍茶的一種,但他以金萱茶為原料,用綠茶、紅茶的工藝來加工,開發出“金萱綠茶”、“金萱青茶”、“金萱紅茶”三大系列。尤其是用烏龍品種制出的紅茶口感獨特,深受市場歡迎,遠銷云南、海南、廣西等地。
此外,茶葉一般是自然發酵,但會受天氣因素的制約。林煒善于創新,自己設計出一個發酵箱,很好地處理了紅茶發酵的難題,這樣一來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隨時都可以發酵茶葉,滿足客商的需求。
傾心——
不忘鄉親抱團致富
目前,林煒種植有50多畝茶葉,一年可以產茶2萬多斤,但他只投產1萬斤,求質不求量。“有一部分是供貨給茶莊,大部分是通過熟人關系銷售的,我拿茶葉給朋友試飲,他們認可茶的品質,所以都幫我拿貨去銷。”林煒坦言銷售不用愁,100元一斤的茶葉純利潤是30元,他1萬斤的茶葉每年穩賺30萬元,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跟我合作的茶農都賺了錢。茶農要和茶廠密切聯系,按照合作茶廠的采茶、制茶時間去管理種植,保證質量,并相互錯開采摘期。”林煒說,他會幫助茶農協調施肥、采摘的時間,如果明年要合作提供茶青,今年就要未雨綢繆做好安排,才能保證茶葉的品質。
現在,令林煒感到無奈的是,茶葉產業的前景應該是很好的,但目前的茶葉行業卻在萎縮。他說:“以前廉江大大小小的茶廠加起來有50多家,現在只剩下20多家,有一部分還處于半停產狀態。茶葉市場萎縮的原因是競爭多,外地茶葉帶來的沖擊很大,銷售困難,加上人工、肥料的成本都在不斷上漲,所以一些茶廠老板被迫改行。”
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林煒認為種茶還是大有“錢”景。“長山是廣東省茶葉專業鎮,如果有更多茶農種茶開廠,形成一定的種植規模,爭取在長山開設一個小型的茶葉批發市場,吸引廉江各鄉鎮以及周邊的縣市,甚至全國各地的茶商來長山采購,再適時地開辦廉江本地茶葉展覽等推廣活動,這樣就可以實現抱團致富。”林煒動員不少鄉親種茶,他覺得一人富不算富,引領村民抱團致富,共奔小康,凝聚發展活力,才是長山茶產業的長遠之路。
人生幾何,對茶當歌。林煒種好茶,賣好茶,他希望讓更多的茶農都過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