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女,夢想就是有塊地,過上愜意的田園生活,還能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11月30日,沙灣縣圣果潤澤苑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宋劍香在參加東北財經大學景區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訓時說,如何推動自己的示范園多元化發展,是她這兩天思考最多的問題。
49歲的宋劍香一頭長發,含蓄典雅,離開講壇多年,她仍有著一名老師的書香氣質。“當年我從學校離開后,就跟著丈夫在庫爾勒創業,開了兩家連鎖超市,生活很安逸。”宋劍香笑著對記者說,“但我還是很想回到農村,可能是‘土地情結’已經深入骨髓了吧!”
2012年底,宋劍香回到沙灣縣烏蘭烏蘇鎮水磨溝村,承包了一塊閑置土地,準備成立圣果潤澤苑農業專業合作社,創辦潤澤苑農業科技旅游示范園。
創業難,難不過女人的執著。缺乏資金,她毅然轉讓了在庫爾勒市的超市,所得資金6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示范園建設中,并多方爭取各種相關項目資金;缺乏技術,她多方奔走,爭取到了石河子大學、新疆軍區技術培訓基地、新疆林科所和新疆農職院的技術支持。
2016年1月8日,示范園正式投入運營,采取的是集設施農業、特色農家樂、特色農產品展示、農家林果采摘、農產品保鮮、農家休閑、科技展示、旅游觀光“八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我想把這里打造成觀光體驗型的生態農場,帶給游客更好的采摘休閑體驗。”宋劍香始終相信,今后的發展關鍵是抓住“農旅結合”不放手。
今年9月,記者走進宋劍香的特色農家樂——“水磨人家”,一間間民宿簡單清幽,廊道兩旁的向日葵盛開,一顆顆金黃的南瓜點綴著綠色的藤架。游客除了能品嘗到新鮮美味的農家菜外,還可以體驗特色采摘,田園生活簡單快樂。
很快,“水磨人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就算到了冬季,餐飲部也是顧客盈門,生意火爆。可隨著農家樂熱度的不斷攀升,競爭也隨之而來。怎樣才能做出特色,引起了宋劍香的思考。
2014年,宋劍香開始嘗試無花果種植,后來經過不斷地扦插培育,不但成功種植了9個品種,還形成了如今3個無花果大棚的規模。無花果的成功種植為采摘項目增色不少,加上特色杏李和滿園的綠色蔬菜,讓游客充分體驗了采摘的快樂。此外,“水磨人家”還是沙灣縣炒制大盤雞的體驗點之一,利用本地食材,跟著廚師的步驟,親手制作一盤地道的沙灣大盤雞,也成了許多游客的難忘經歷。
“要當好合作社的領頭人,首先要經營好自家的農家樂,為大家提供一個樣本,也為周邊的鄉親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傳播農業經營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宋劍香說,今年特色農家樂的收入可達300萬元,實現長期就業人數50人左
宋劍香說,抱團發展才能多贏,希望通過自己的銷售平臺,與銷售方直接對接,減少農產品的中間銷售環節,把“市場價”直接變成“收購價”,這樣不僅能讓農戶增加收入,消費者購買到的農產品價格也會降低。今年秋天,宋劍香在農家樂里舉辦了農產品推介會,村民們的紅薯、小米、大米被游客們搶購一空。
“我們雖然無法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老底子,卻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農業之路變得不再‘聽天由命’。”宋劍香說,她會繼續懷揣夢想,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推動示范園“農商文旅”多元化發展。因為,她熱愛這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