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塑料布、給泥鰍喂食……11月25日一大早,筆者在臥佛鎮玉蕉村秀福泥鰍養殖基地,見到養殖大戶陳朝福,他正在基地里忙碌,看著他他黝黑的皮膚,仿佛看到他在無數個日曬雨淋下勞作。也正是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讓他實現了返鄉創業的致富夢想。
一進養殖場,就看見十來個方整的池塘,一個挨著一個,頗具規模。在記者發出感嘆時,陳朝福連忙停下手中的活兒介紹起來。
“養殖場建得好不好,對今后的養殖非常重要!”陳朝福說,每個池塘都要單獨安裝進水渠和排水渠,目的是單獨管理,如果一個池塘的水質不好,不會影響到其它池塘。池塘深度也是有嚴格要求的,1到1.2米最為適宜。“魚鰍體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縫隙,便能鉆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它們能在一天之內,逃得干干凈凈。”陳朝福繼續介紹,在建池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夯實池塘的底部……
陳朝福對養殖魚鰍頗有心得,其實他進入這個行業也不到兩年時間。陳朝福向記者講起他的故事。陳朝福,是玉蕉村5社人,去年以前他都在外地打工,由于孩子在老家上學,缺乏家人監護,經過再三思量回到老家。為了供孩子上學,不得不搞起副業,經過多方考察,他決定養泥鰍。
“魚鰍對養殖環境要求比較高。”陳朝福告訴記者,養殖場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的地方。必須得有干凈無污染的水源。而老家玉蕉村就環境好、水質好,交通也十分便捷。2015年初,陳朝福便投資38萬承包了30多畝土地,把泥鰍養殖基地建在了玉蕉村。
“5~8月份是泥鰍的繁殖期,泥鰍苗子剛放下去的時候,比沙蟲還小,肉眼幾乎看不見,四天就長成了谷子大小,4~5個月泥鰍就能收獲……”陳朝福介紹到。泥鰍每年能夠收獲兩次,畝產在3000--4000斤。
“只要掌握了養殖技術,有銷路,沒啥可擔心的!”陳朝福說,這兩年,他已經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可行的經驗,還常有專家過來實地指導。此外,他和重慶不少商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魚鰍養好了,客戶自己上門來收購,根本就不用擔心銷路。
目前,陳朝福養殖面積為30畝,按照15元每斤的價格算,今年收入可觀。“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沒錯!”陳朝福的話語中流露出滿滿的自信。但陳朝福并不滿足于自己致富。他計劃明年擴大養殖規模,并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示范帶動,讓村民也來養魚鰍。他提供種苗,同時,免費提供技術支持,回收魚鰍,只為把產業做得更大更強,為鄉親們開辟一條致富新路。
冬日暖陽照進魚塘,陳朝福又繼續忙碌起來,“這個月底又要打撈收獲一批了,要加緊干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