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村這次帶去的1000多斤干貨,總收益8萬多塊錢。我自家去年11月份種的3畝,除掉留下的300多斤種苗以外,賺了14000多塊錢……”日前,剛從施秉縣牛大場鎮趕集回來的花溪區馬鈴鄉谷中村老鷹巖組村民王明忠高興地說起種太子參的收獲。
位于馬鈴鄉中部的谷中村有21個村民組,640戶2314人,耕地面積2585.2畝,傳統產業主要以架材類蔬菜種植為主,由于當地農戶傳統農業耕種觀念根深蒂固,加上受交通、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等因素制約,村集體經濟一直較為薄弱。目前,該村正在以太子參種植入手,發動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
提起谷中村的中藥材種植,就得先從谷中村企聯合黨總支副書記文傳秀說起。
兩年前,文傳秀帶著創建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的創業夢想來到馬鈴鄉,與鄉1212、谷中村委會簽訂了合作協議后,便挨家挨戶登門做農戶的思想工作,按每年每畝8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價格從100多戶村民手里流轉了土地,修建了“云中百花園”。“剛來時,這里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坡,周邊土地丟荒多年,有些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文傳秀說,為了帶領當地村民“闖”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她自掏腰包帶著當地村民前往施秉縣考察中藥材市場,并結合谷中村的土壤、氣候特點,決定從種太子參開始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
找準了項目,接下來就得靠苦干實干。為了消除村民的疑慮,文傳秀當上了太子參種植的“領頭羊”。2015年,她首先在園區試種30畝太子參并獲得成功。隨后,馬鈴鄉成立了谷中村企聯合黨總支部,并發動支部黨員帶頭試種。谷中村老鷹巖組的黨員王明忠和其他10多戶村民,在文傳秀的帶動下,成為當地太子參的首批種植戶。
“我家只有我和妻子兩個勞動力,以前,家里的20多畝土地,除了種點煙草和蔬菜以外,大部分都丟荒了。我從去年11月開始種太子參,今年的市場銷售情況不錯,銷路根本不愁。”王明忠說,作為村里的一名黨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發揮示范作用,下一步打算再種5畝太子參,并帶動村里更多的村民參與。
“目前,在馬鈴鄉黨委的領導下,我們正按照‘土地集中建園區、資金集中建實體、資源集中建產業、共建共享共富裕’的思路,積極籌建花溪馬鈴谷中山地農業高效種植(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文傳秀說,現在園區內太子參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50畝,明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同時,還要增加天門冬、廣東紫珠、芍藥、牡丹等新品種,“像廣東紫珠是可連續多年采收的山地灌木藥材,按現在每公斤18元到24元的市場價計算,年采割兩次畝產值預計可達6000元以上,天門冬每4年一收,收成約8000到30000斤,產值最高可達13萬元。這次,首批參與太子參種植的10多戶村民同我一起去施秉銷售,最高的每公斤賣到了98元,最低每公斤也有65元,鄉親們親眼看到了中藥材種植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積極性也更高了。我有信心以點帶面把中藥材種植項目在谷中村全面鋪開,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將高效種植和脫貧攻堅相結合,讓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