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區湖南鎮是一個山區庫區鎮,這里山巒交錯,常年云霧繚繞,一到秋季,層林盡染,更是美得不像話。在這崇山峻嶺中,烏溪江順流而下,江邊有成片成片的板栗林,板栗樹上的“仙草”更是開出了“致富花”,成了湖南鎮白塢口村村民新的轉產增收點。
在板栗樹上種“仙草”,這是衢江區紅日家庭農場農場主周卸才的主意。周卸才出生在衢江區高家鎮劃船塘村,農民出身的他從小立志遠離貧困,走出村子,進入城市生活。中專畢業后,他便開始從事建筑行業,經過15年的辛苦奮斗,為自己賺得了資金資本和生活閱歷。長期與鋼筋水泥為伴,午夜夢回時,周卸才想得最多的卻是兒時生活的小山村。2009年,周卸才決定回鄉創業,帶動鄉親一起致富。
2012年,周卸才經過多方考察,最終決定搞鐵皮石斛種植,鐵皮石斛,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被稱作“仙草”,屬于名貴藥材之列,市場售價極高,經濟價值很大。“可是搞農業遇到的困難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周卸才說,那一年他投入70多萬元,在劃船塘村農場搭了5個溫室大棚種起了鐵皮石斛。一年后,5個大棚沒有一株鐵皮石斛存活,血本無歸。“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一定會成功的。”
第一批種植失敗,是不是溫室大棚不適合鐵皮石斛生長?鐵皮石斛的整個生長過程,對環境的要求都極為苛刻。一個偶然的機會,周卸才聽說了一種還原鐵皮石斛原本生存環境、嫁接回板栗樹干上的辦法,決定用農場30畝林地做試驗,沒想到這批的鐵皮石斛存活率達到90%,他有了信心和希望。
擺在周卸才面前又有了一個新的難題:從哪里找到現成的板栗樹?幸運的是,他又聽說,湖南鎮白塢口村的山上不僅有成片的板栗樹,而且海拔約300米,獨特庫區小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地理環境都很適合鐵皮石斛的生長。
因為板栗收購價格下滑,這幾年板栗樹的收益一直不好,板栗樹就成了農戶的雞肋,有些村民甚至動了砍樹的念頭。“如果把板栗樹承包下來,既能用來種植鐵皮石斛,又能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保護了生態環境,豈不是一舉三得。”周卸才很快與湖南鎮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聯系,順利接手了300畝板栗林。
現在的這片板栗林已經不是先前的樣子了。一走近,就能看見一棵棵板栗樹桿上一匝一匝地生長著鐵皮石斛。細看,鐵皮石斛已經跟板栗樹融合在一起,它們那些細小的根須早已嵌入了樹桿的縫隙,那是它們取之不盡的巨大營養庫,而成活了的它們又將自己在陽光雨露中獲取了新的養分,回饋給高高的板栗樹。
“這些嫁接到板栗樹的鐵皮石斛,需要三年時間才能采收,而大棚培育一般一年就采收。得益于時間的饋贈,仿野生栽培的鐵皮石斛品質高,市場價格自然也高。300畝的板栗林,大約能產鐵皮石斛鮮條300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600元,有180萬元的收益。這還僅僅是經濟效益,背后的環境效益更大。”周卸才說,這是科學種山的理念,接下來他準備在未來幾年分期分批地讓這里6萬多畝板栗樹上都種上鐵皮石斛,讓“仙草”開出的“致富花”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