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口零散的甲魚塘,到集中連片養殖甲魚;從簡單出售商品甲魚,到集養殖、種蛋、孵化、種鱉為一體的“一條龍”式發展,南豐甲魚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至目前,南豐縣龜鱉類養殖單位720家,參與生產農戶逾2000戶,養殖池塘面積2萬畝,全縣龜鱉產業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該縣繼蜜橘產業之后的第二大產業。
“一顆小小的甲魚蛋,個頭雖不及雞蛋的五分之一,但價格卻毫不遜色于一枚雞蛋。”說起甲魚蛋,該縣太和鎮下洋村添鵬甲魚養殖基地負責人吳國輝滿是自豪,他家的種蛋可賣1.3元一枚,價雖高,但從不愁銷,由于受精率、孵化率高為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所青睞。
從放養種甲魚產蛋起步,到建設生態甲魚養殖基地,再到建設甲魚良種繁育及示范養殖基地,經過八年的摸爬打滾的吳國輝,如今掌握了南豐甲魚產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并利用自己多年來的養殖經驗,探索科技養殖,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成為了該縣最大的甲魚養殖戶,養殖面積、產量、產值、純收入均位居全縣龜鱉產業第一,公司建成的龜鱉養殖基地已成為江西省最具影響力的典范。
近幾年,吳國輝先后投資了8500萬元,建設了4個養殖基地,面積1170畝,現有龜鱉親本8萬公斤,后備親本10萬公斤,年產種蛋700萬枚,稚幼苗300萬只,商品龜鱉150萬公斤,公司年銷售收入7000萬元,實現純收入1800萬元。不僅如此,他還以“公司+基地+農戶”形式帶動了太和鎮340戶農戶從事種甲魚、種蛋、種苗和商品甲魚生產經營,戶均年增收16萬元以上,成為該縣致富“帶頭人”。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是該縣甲魚產業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引擎”。如何增強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養殖效益?這是南豐縣許多養殖戶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他們充分認識到“單打獨斗”生產方式在現代農業中的局限,紛紛組建專業合作社,將“一盤散沙”轉變為“握成一個拳,擰成一股繩”。早在2011年,該縣桑田鎮西源村60戶農戶就共同組建了美孫甲魚專業合作社,并設立了專門理事會對甲魚生產、銷售過程進行監管,以質量和誠信開拓市場,商品甲魚和甲魚蛋的銷售價格比市場均價高出20%。像西源村村民一樣“抱團取暖”的,南豐還有另外37家專業合作社,9家龜鱉養殖公司,5家家庭農場。
為引導龜鱉養殖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該產業,該縣不僅積極組織技術力量開展中華鱉品種提純科研攻關,成功地突破了親鱉人工馴化養殖、種蛋孵化、種苗培育等技術難關。還成立了全省首家龜鱉產業協會——“南豐縣龜鱉產業協會”,為該縣廣大龜鱉養殖戶、養殖企業提供技術、市場和培訓等服務。如今,南豐縣正著力于創立龜鱉深加工園區、市場交易中心和相關產業,創建龜鱉食品類、保健類、藥用類品種品牌,打造龜鱉產業百億工程。至目前,該縣親鱉養殖規模和產蛋量名列全國之首,是全國聞名的中華鱉親本養殖、種蛋種苗生產供應基地,并在今年4月,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龜鱉之鄉”,該縣太和鎮被授予“中國龜鱉良種第一鎮”的稱號。
此外,由于甲魚營養價值高,具有補益調中、補腎健骨、滋陰涼血、散結消痞等作用,甲魚蛋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膽固醇的保健佳品,對譽有“美食之鄉”的南豐而言,優質甲魚、甲魚蛋可高價銷售,稍次一點的甲魚和甲魚蛋則經烹飪后便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如今,“紅燒甲魚”、“甲魚湯”“水煮甲魚蛋”等已然成為當地人招待親朋好友的菜中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