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養上,秋天就能賣個好價錢,當年可見利”, 西豐縣成平滿族鄉銅臺村青山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李青山一邊給驢喂料,一邊和記者念叨著他的致富經驗。
成平滿族鄉桐臺村土地貧瘠,這里的農民多年來一直依靠傳統耕作維持生計,一遇到災年,生活便捉襟見肘。面對新型產業,當地農民一般不敢去嘗試。眼光獨到、敢想敢干的李青山在去東阿集團考察后,認定驢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于是率先建起了驢場,開始了養驢事業。
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由于不懂技術、缺乏資金,讓李青山走了不少彎路。但他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縣扶貧辦的支持下,爭取了50萬元建設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驢場,購進了68頭肉驢。他聘請當地獸醫站站長當顧問,一邊總結經驗、查找資料,一邊飼養攻克一道道難關。現在,肉驢數量已發展到了77頭,據李青山的估算,每頭驢的收益能達到1500元左右,年收入相當可觀。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黨員,我想讓父老鄉親和我一同走上致富的道路”。率先致富后,李青山成立了青山養殖合作社,廣泛吸收當地及周邊鄉鎮農民加入,千方百計幫助鄉親脫貧致富。陳福財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員。他家上有老下有小,本身患有腦溢血后遺癥,沒有勞動能力。通過惠農貸,他貸出了6萬元入股合作社,不打工、不出力,年底可分得5000元的紅包。勤勞肯干的村民石寶義入股合作社后,不僅有分紅,平常在合作社鍘草、清圈,還能額外掙一份工錢。目前,合作社已帶動12戶貧困戶發展養驢產業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