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南方區現場觀摩交流會上獲悉,“十二五”以來,針對制約江蘇稻麥高效豐產的重大技術問題,江蘇項目區組織來自多個重點科研機構、農業龍頭生產基地的科研人員組成聯合攻關團隊,探索創新了一批糧食豐產新模式和新技術,在生產前沿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江蘇項目區已累計建設“一田三區”4849.57萬畝次,累計增產246.96萬噸,增效66.56億元。
據介紹,通過協同創新,江蘇已先后組織實施了“江淮下游(江蘇)粳稻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江蘇稻麥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和“江淮東部(江蘇)水稻小麥豐產節水節肥技術集成與示范”三個課題,獲國撥經費2653萬元。江蘇省科技廳在落實配套經費2200萬元的同時,圍繞稻麥新品種培育、栽培新技術研發和加工新產品開發等環節,組織實施江蘇糧食豐產科技增收專項項目60項,撥款3970萬元,有力地支撐了課題的優質實施。
其中,揚州大學科研人員領銜研究的以毯苗機插為主體的水稻機械化高產栽培,揭示了麥(油)稻兩熟制下水稻毯苗機插高產形成規律,創立了標準化培育壯秧、定量化精確機插與“早促—早控—早攻”模式化調控為主的“三化”栽培理論與技術,相關成果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立了水稻缽苗精確高產栽培技術體系,闡明了缽苗機插水稻的生長發育特點與(超)高產形成規律,創立“三控”(控種、控水、化控)育壯秧、精確機插與增施蘗穗肥為核心的(超)高產栽培技術。2013年該技術創造了我國稻麥兩熟制條件下機插水稻最高產紀錄,103.2畝平均畝產961.2公斤,并被農業部列為全國主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