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南岸區:荒地變成市民“菜籃子”

   日期:2017-11-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62    評論:0    

  11月2日,初冬的太陽暖洋洋。在南岸區迎龍鎮北斗村四季壟耕開心農場,幾位村民正趁好天氣在地里除草、摘菜。

  這是迎龍鎮四季壟耕開心農場發展的第四個年頭,當地通過流轉整合土地資源,將荒地集中起來,形成了適度規模的蔬菜經營體系,并通過市民認種的方式提高附加值,原來一文不名的荒地如今畝產值達到2萬元,身價倍增。

  “這里就在城區旁邊,打工很方便,早兩年,村民大多出去打工了,土地就閑置下來。”四季壟耕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光合指著種滿蔬菜的土地說道。

  好生生的地就這樣荒廢了。當時,“網上偷菜”風靡,于是村支書和村主任靈機一動:我們這里離城區這么近,交通便捷,何不搞一個現實版的“開心農場”呢?

  說干就干:該村先是成立專業合作社,然后流轉土地,再發動村民進行栽種,一個新興的農業項目就此發展起來。

  “村集體以每畝每年13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里流轉了150畝地,然后再返聘50余名村民作為產業工人,統一購進種子、農資等進行規范的技術指導。土地的性質沒變,但由于有了一定規模,再加上對接了市場,身價當然就不一樣了。”趙光合說。

  在對接市場方面,合作社引入了“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他們將一畝土地分成十份,每份以2000元/年的價格吸引市民認種,每周為認種土地的市民提供6斤以上的當季蔬菜,使先種后賣的傳統農業經營變為了先賣后種的訂單農業——這樣一來,盡管種的只是蔬菜,但畝產值卻達到了2萬元。目前在四季壟耕開心農場認種的市民及單位達到300余戶,僅此一項就為當地帶來60萬元/年的收入。

  村集體有了收入來源,老百姓也得到了實惠。現在,村集體每年拿出資金,為全村1621人補貼醫保費用,村里的學生考上了大學、8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村里都要進行獎勵或補助。“土地就是我們的命根子,過去我們自種自收,現在我們則是在土地上打工,月工資2000元,收入比過去還高。”59歲的村民唐安光說。

  北斗村村支書楊孝剛則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十九大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讓他們感覺找到了方向,也堅定了發展的信心。下一步,他們將加大設施農業的發展力度,種植藍莓、草莓等高附加值的精品農業,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壯大集體經濟,讓大家的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