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林家原本是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女兒。后來由于疾病纏身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07年劉云林自己身體患病開刀。妻子李銀香,從2009年開始患類風濕癱瘓,整天坐在輪椅上,長年吃藥,一年要花1萬多元。妻子生活不能自理,全部要靠他照顧。對于這個家庭,年年欠債,已經是債臺高筑,劉云林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借酒消愁,破罐子破摔。2014年,他家被評為貧困戶,臥室、廚房、廁所、房前屋后一片狼藉,無處下腳。
石門結對幫扶人員了解情況后,迅速與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商議,對該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幫扶計劃,一致認為,要想該戶脫貧,首先要讓劉云林從思想上認識到,不能意志消沉,要讓他對生活充滿信心。該村書記與工作隊親自上門看望,與劉云林談心,要他振作起來。
工作隊員第二次入戶走訪到他家,他家的衛生情況大為好轉。但對如何脫貧致富還是一籌莫展,他要求扶貧工作隊給他出出主意。工作隊給他宣講扶貧政策,對他說:你自己有責任田,周邊有很多人外出打工田地荒蕪,你可以在這方面想想法子。劉云林得到啟示:我是個農民,栽田種地是我的老本行,我現在還能夠勞動,我不能再等、靠、要,我要好好地種好田。
劉云林充滿了信心,找到了10戶外出務工人家的田,包括自己隊上80畝田全部租下來,并與農戶對接簽下了租種協議書,擴大水稻生產面積125畝,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2017年2月,劉云林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進行了金融貸款1萬元,向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購買了耕田機、割谷機、割草機、打藥水機,手扶運載機,并長期請了一個人幫工。今年他喜獲豐收,總產糧食8萬多斤,收入10萬多元。除去了成本5萬元,加上農忙時用耕田機、收割機為人家耕田、收割收入,除去成本純賺6萬多元。成為了全縣扶貧典型中的種糧大戶。
劉云林不等不靠,靠上級扶貧政策的引領,自力更生發展種植產業,喜獲豐收,這個殘疾家庭、貧困戶,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繪制著脫貧致富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