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商洛,下崗職工黃小兵和同樣下崗的李添軍、谷金波,花費五年時間成功蛻變成為當地的“兔大王”,他們的企業也在2015年,被評為當地科技示范戶和就業創業示范基地。如今,夢想初步實現的他們,再次開始了新的五年計劃,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當地實現兔肉深加工,并通過孵化的方式,助農致富。
黃小兵和李添軍曾是商洛硫酸廠的職工,谷金波是商洛印刷廠的下崗職工,3人是很要好的朋友。黃小兵是商州區東溝杏樹園村人,2012年底,他建議利用村上資源發展農業項目,3人商量后一致同意搞養殖。在詳細的市場調查后,他們決定籌建養兔場。
2013年10月,3人籌資200多萬元,在杏樹園村二組廢棄的小學舊址上,成立了養殖公司,滿懷信心地購進了300多只種兔。然而,由于請的技術員養殖技術欠缺,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安家不到一周后,就陸續死亡,無一幸存,剛起步就損失了17萬元。痛定思痛,他們下決心自己去學習養兔技術。通過扎實的學習,目前3人都掌握了飼養技術要領,并進行了明確分工。
從300只兔子的失敗,到如今占地近40畝的養殖場,種兔近3000只,年產20余萬只肉兔,采取人工授精,喂食、喂水、清糞操作都是自動化,目前3人已是鄉親們眼里的“兔大王”,而他們的飼養方式也成為當地養兔的行業標準。日常為附近的閑散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到了兔子人工授精周期,需要的勞動力更多。
如今,在杏樹園村半山腰,遠遠就能望見一座座嶄新的場棚,商州及周圍縣的養殖戶經常來他們這里取經。在一步步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成立了養兔專業合作社。目前,兔肉深加工已列入規劃。
黃小兵說:“我們廠已經有了新的五年計劃,我們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當地實現兔肉深加工,發展產業化養殖,建成宰殺、冷藏、熟食品加工產業鏈,以應對市場波動。除此之外,目前正在嘗試產業孵化的方式,我們提供種兔、技術,由鄉親們養殖,養大后我們回購深加工,從而帶動附近鄉親們也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