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黃山蘆溪問茶 今日安茶香否?

   日期:2017-10-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26    評論:0    

  “雪沫乳花浮午盞,人間有味是清歡”。一提起黃山祁門的茶葉,大家都會想到祁門紅茶,然而在毗鄰祁紅小鎮20公里左右的蘆溪鄉,卻有著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半發酵緊壓黑茶——安茶。雖然現在的本地人鮮有所聞,但是在東南亞一帶,從這里走出去的安茶卻被譽為“茶圣”。近日,記者走進祁門蘆溪江南春茶廠,了解安茶的現狀。

  從竹簍中舀茶數勺,放入紫砂,80℃水沖泡,一泡倒掉(“冰心去凡塵”),二泡,“鳳凰三點頭”,每個人的杯里斟上半茶,“春波展槍”,眾人皆飲,醇厚茶香……采訪汪升平,從他表演的茶道開始。

  汪升平是祁門縣蘆溪鄉江南春茶廠的負責人,今年已經74歲的他,談起安茶,親切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汪升平出生在40年代,從小就跟在做茶葉生意的外公后面學習安茶(江南春就是當時的茶號)。由于安茶制作工藝繁雜,在那個年代,安茶的價格較高,批發價格達6塊銀元一斤,普通老百姓很難喝上。但是后來因為戰爭爆發以及紅茶的興起,安茶逐漸淡出市場。此后中斷近半個世紀,直到1991年,汪升平迫于生計,重新做起安茶。

  一個個橢圓的竹簍里,箬皮小簍包裝的茶葉,質樸好看,盈盈一握很是可愛, 在江南春茶廠車間,我們眼前的安茶包裝綠色自然。汪升平說:“安茶以當年春季的芽蕊和嫩葉為主,經初制和精制兩道工序而成。這種茶從4月開始收購鮮葉,經過殺青、發酵、夜露以及裝簍等程序,要到中秋左右,才會完成整個安茶的制作過程。時間之長、工藝這精,超過紅茶。而制作好的當年茶,也不會急于出售。一般都會存放兩至三年才會出售。年份越久,泡出來的茶就越香醇。難怪,我們在江南春的車間里,看到了從2007到2017年十個年份的陳老新茶。

  “你們品嘗的是已經存放十年的安茶”,汪升平說,“現在這種年份的茶葉,在市場上的價格要上千元一斤。這種茶泡出來的茶湯類似紅茶一樣紅亮,微澀回甘,而且十分耐泡。具有去濕解暑、暖胃的功效,所以在濕熱廣東、福建及東南亞一帶頗受歡迎。

  采訪之時,巧遇黃山學院旅游學院的博士甘卓亭和分析測試中心的姚婷博士在此調研。兩位博士是2016年度黃山市引進的59名高層次人才、6名博士之一,在了解到祁門安茶的歷史價值和當今現狀后,自費前往,深入茶鄉,義務調研,以期能為安茶發展做一些科技課題的支撐。

  汪升平說:“祁門安茶創制于1420年前后,俗稱軟枝,明永樂《祁閶志》有軟枝茶記載,‘祁紅’誕生前,安茶享有很高聲譽,生產數量也較多。安茶專銷廣東,轉售南洋,被譽為“茶圣”。由于安茶屬于小眾茶品,加上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的發展迅速,安茶發展一度滯后,90年代后雖恢復生產,重放異彩,但產量甚低,規模不大,產業不平衡,與黃山茶產業發展不相適應。

  正是因為如此,才促使汪升平靜下心來做安茶。汪升平說,早年沒有人知道安茶,更不會有人買。為了打開銷路,他曾獨身一人南下深圳、廣東、香港以及一些華僑聚居地,推銷安茶。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門店,他也不放棄。此后,經過慢慢的累積,客戶越來越多,有一位老客戶年年都會訂購1萬噸茶葉,直到去年去世,還吩咐兒子,這邊的訂單也不落下。

  現在,汪升平的茶廠年產量只有不到20噸,他說年產量最多的一年,是2007年,生產了200噸,因此現在存放的10年陳茶也是最多的。跟毛峰、紅茶等茶葉的季節性相比,他說安茶就是自己內心向往的“慢節奏”,不用急著出貨,也不用趕著加工,所有的加工、生產、銷售都有條不紊。但是自己目前也存在一些困惑。

  “安茶知名度小,這是我們最困惑的,尤其是近些年祁門紅茶的發展勢如破竹,但對安茶的發展重視顯然不夠。”汪升平說。祁門縣蘆溪鄉鄉長方衛平說:“如今蘆溪鄉也有不少茶廠在做安茶,鄉政府也重視,安茶的發展迎來生機。但目前總體的品牌度小、規模小、產業發展滯后。今后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祁門安茶的宣傳力度,搭建平臺,共同把安茶的牌子打出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