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泉港區涂嶺鎮溪西紅柚園里,20多畝的紅柚到了成熟采摘期,一顆顆金黃的柚子掛滿枝頭,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到柚園里,體驗近郊休閑采摘的樂趣。
看到果園的游客絡繹不絕,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任三平開心得合不攏嘴,還不時掏出手機隨心拍幾張美圖上傳網絡,與親人、朋友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2009年,大學剛畢業的任三平,跟身邊的同學一樣,選擇到大城市發展。經過四年的打拼,他從一名普通的業務推銷員成長為一家大型超市食品部主管。年紀輕輕就做了主管,任三平在公司內的發展前景被多數人看好。
“在超市,柚子剛開市的時候一斤能賣到5塊錢。如果我能把家里的柚園打理清楚,600多棵的柚樹每年也能給我帶來不少的收入。”看準商機的任三平毅然選擇返鄉創業。
回到家的任三平發現,家里種的20多畝柚子林卻存在諸多問題:一棵七八年樹齡的柚樹正常情況下,每年至少可以結出五六十個、一百來斤的柚子,可是家里的柚樹每年卻只能產出十幾二十斤的果實。由于缺乏管理經驗,柚園從灌溉、施肥到養護都是粗放型的種植方式,產出的紅柚也比不上市面上紅柚的質量,更談不上好價錢。更糟糕的是休果期出現了霜凍、連續陰雨等惡劣天氣,加上果園養護不到位,第二年就陷入了全園果樹絕收的窘境。
通過了解,他決定到漳州平和“取經”,學習柚樹的管理養護方法。經過一年的實地學習和虛心求教,現今,任三平給果園也用上了有機肥,并學會了給柚樹進行“環割”手術,減少柚樹的落花落果現象,促使幼樹營養生長周期縮短,提早結果,增加產量。
“經過三年的改良,柚子產量有了明顯改觀。”任三平開心地說。“現在差不多一棵柚樹可以產果四五十個。今年,有的柚樹甚至產了100多個,產量將近300斤,比平和那邊的產量還高。”
對于未來的發展,任三平說,時下“互聯網+”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他也打算把柚子放到互聯網上進行銷售,打造“互聯網+農產品”的模式,擴大柚子銷路,讓更多的人品嘗到他的勞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