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息烽縣小寨壩鎮紅巖村美麗鄉村示范點,雖然氣溫只有七八度,村民付燕卻忙得熱火朝天。在給每株葡萄施完肥后,又麻利地將周圍的雜草和干枯的葡萄藤蔓清理干凈……
“葡萄收完了,冬天就追肥除草,把園子清理干凈迎接明年春天葡萄發芽。”付燕邊干活邊說,“隨著葡萄已經收完,農家樂也進入了淡季,但周末還是會有回頭客來,他們會提前打電話預約,我們得提前準備好菜和肉,也閑不下來。”
“多虧了鎮里扶持的葡萄園和農家樂,今年我還開了精品客棧,日子越來越好啦。”說起現在的生活,付燕滿臉笑意。
而在四五年前,付燕家里種的是水稻和玉米,收成很一般。農閑時,夫妻倆都在貴陽打工,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多少錢。
2010年,付燕在鎮政府的扶持下開始種葡萄。“鎮里組織我們去三都、開陽學習技術,平時還有專家來指導,再加上自己慢慢摸索,葡萄就種起來了。”
隨后,紅巖鎮將葡萄種植和鄉村旅游相結合,扶持村民發展農家樂和鄉村客棧,對申請開農家樂的農戶進行資金補助和技術支持,并免費進行禮儀、管理方面的培訓,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掙得到錢。
付燕因為有在貴陽的餐廳打工的經歷,學過一些廚藝,于是就在自己家里開起了農家樂。“夏天,農家樂最忙的時候要雇六七個工人幫忙,接待最多的一次是250多人的團體。”付燕算了一筆賬,現在,每年葡萄可以賣至少七八萬元,再加上農家樂的收入,每年可收入20萬元左右。
今年8月,在鎮里的支持下,付燕又開了一個有30個床位的精品客棧,預計明年就可以盈利。如今,付燕守著15畝的葡萄園、農家樂和精品客棧,丈夫閑時在小寨壩打工,對她來說,現在的生活忙碌而幸福。
付燕一家的變化,源于紅巖村美麗鄉村示范點的打造。今年5月起,小寨壩鎮積極完善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對1700多戶房屋進行立面改造,并對盤腳營至紅巖村7.2公里通村公路鋪筑瀝青,增設休閑廣場、葡萄長廊、觀景長廊、生態荷花池等旅游設施,安裝路燈160盞。
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小寨壩鎮積極扶持村民發展農業產業。作為貴州省100個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園區之一,紅巖葡萄種植示范園區利用已有葡萄產業基礎,進一步規范葡萄產、供、銷服務管理,去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00元;在紅巖村美麗鄉村示范點,借助葡萄種植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已達50家,精品客棧和鄉村客棧共計7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