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天氣涼爽,秋意漸濃。乾縣城關街道辦賈趙村貧困村民吉帥卻渾汗如雨,他正在自家的獺兔養殖“基地”組裝新兔籠。“這20個新兔籠是幫扶干部通過爭取扶貧資金幫我購買的,總共花費了6700多元。今年我已經賣了8茬兔子,有了這20個兔籠我就能養更多兔子。”27歲的吉帥高興地介紹。
吉帥1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自己患有先天性疾病,與奶奶相依為命。
2014年,看到家里經濟困難,奶奶逐漸年邁。為了改變家庭困難的情況,吉帥決定自主創業,改變困境。他從網上了解到養殖獺兔效益比較好。為了學習獺兔養殖技術,經同學介紹,他到永壽王咀一養兔專業合作社免費打工。“我不要工資,每天早早起床給兔舍打掃衛生,臟活累活搶著干,請教學習養兔技術。”吉帥回憶。
學習一個月后,吉帥回到家里想自己養兔。奶奶看到孫子養兔的決心非常大,便東拼西湊拿出1600元從永壽買回了10只種兔開始飼養。2015年,因40多只兔子染病,吉帥學會了打疫苗、消毒,、現在他的兔子成活率穩定在95%以上,獺兔的產量和質量有了保證。2016年,被確定為精準扶貧戶后,經過1212幫扶,吉帥蓋起了價值7萬元100多平方米的兔舍。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吉帥的養殖規模從10只種兔已發展到600多只兔子。
吉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兔平均兩個月產一窩,一窩6到8只仔兔,一只種兔一年就可產40多只仔兔,兔子價格好的時候可以賣到十幾塊一斤,收益可觀。
“兔子的銷售太方便了,哪里收購,價格多少,微信群里很方便就能找到,我還在微信群里認識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戰軍教授,向他請教養兔經驗,互聯網給了我很大幫助!”吉帥拿出手機對記者說。“我還有更大的計劃,準備購買全自動的養兔設備,實現養兔、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延伸獺兔養殖的產業鏈條。”吉帥告訴記者,他準備擴大養殖規模,降低飼料等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收益。
“我們為吉帥量身制訂了產業發展、移民搬遷、社保兜底、金融扶持等4項具體幫扶措施,鼓勵他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貧困面貌。”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郭養鋒說。
經過努力,吉帥已成為村民眼中獺兔養殖的“行家里手”,正大步奔向致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