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是大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赤峰市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王樹成,就通過種胡蘿卜,收獲了自己人生第一個一百萬。
種胡蘿卜,年收入百萬?這聽起來很難實現的事兒,就讓這位37歲的農民做到了。可就在3年前,王樹成還是一個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對于年收入過百萬,那個時候的他,連想都不敢想。
王樹成和愛人王亞飛都是林西縣大營子鄉東升村的農民。東升村村里自有土地較多,但住在村里并且種地的基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因為年輕人都不愿意在家種地,都想外出到大城市“轉轉”。到過年回來時其實收入好點兒的也就4萬元左右,有時工資還會被拖欠。王樹成曾經就是東升村眾多外出打工被拖欠工資的一份子。
2014年3月,王樹成準備繼續外出打工,需要到村委會開證明,正好碰到包商銀行的信貸員在村里進行貸款宣傳。聽完講解后,王樹成迫不急待地把信貸員拉到了一旁,詢問起貸款的事來。
原來,王樹成每年外出打工,妻子王亞飛在家種自己的20畝口糧田,作物基本都是玉米等大田,每年純收入1萬多元。王樹成最近兩年跟著工程隊外出打工,工資一直未能及時給付。近兩年村里引進了胡蘿卜種植項目,所以小兩口就有了在家包地種胡蘿卜的想法,但是無奈種植胡蘿卜的投資較大,所以這個想法因資金不足而夭折。
心里早就憋著一股勁兒的王樹成,一聽說自己能貸款,他一下子覺得未來充滿了陽光,毫不猶豫地向包商銀行申請了2萬元貸款。
“一星期左右吧,貸款就批下來了。拿著兩萬塊錢,我就開始買胡蘿卜籽,種胡蘿卜。”王樹成回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轉眼到了收獲的季節,而王樹成也收獲了屬于他的那份果實。
“2014年秋天,我家純收入7萬塊錢。當時把我樂壞了,我們兩口子高興的一宿沒睡覺。”想起當時的情景,王樹成仍然覺得激動。
之后的3年,王樹成每年都要到包商銀行貸款。種植規模已經由當初的20畝發展到了現在的300畝。種植種類也已經多樣化,經常自己聯系下游客戶。他家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第二年賺了20多萬元,2016年行情特別好,收入60多萬元。今年的純收入不比去年差,預計能收入100萬元。”王樹成開心地說。
從7萬到20萬,再到60萬,再到100萬,王樹成覺得,這幾年,他家收入發生的巨變,包商銀行功不可沒。
“我的人生轉折點就是2014年春季包商銀行貸給我的那2萬塊錢貸款。是包商銀行貸款讓我這個打工仔翻了身。”王樹成感慨地說。
如今的王樹成還買了自己的小轎車,很多客戶都稱他為“王老板”,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他又準備成立自己的合作社,來帶動身邊的農民跟他一起致富。
在林西縣,像王樹成這樣的種植大戶并不少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像王樹成一樣,都是依靠著包商銀行的農業貸款實現了自己的致富夢想。
“包商銀行在林西開展業務以來,帶動全縣近1800多戶農牧民脫貧致富,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赤峰市林西縣金融辦主任宋兆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