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南桂陽:“蟹司令”的致富經

   日期:2017-09-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567    評論:0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在湖南省桂陽縣,官溪大閘蟹名聲遠揚。而說起官溪大閘蟹,人們不能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桂陽縣正和鎮官溪村村主任李小華。

 

  我國有三大名蟹,即地處蘇皖兩省的古丹陽大澤河蟹——花津湖大閘蟹;河北白洋淀河蟹——勝芳蟹;江蘇陽澄湖河蟹——陽澄湖大閘蟹。

 

  桂陽本與大閘蟹八竿子搭不著邊,但是敢為天下先的李小華硬是把中國的極品美味大閘蟹,依托桂陽西河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功培育了出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李小華因為堅守所以才有了收獲,并帶領了鄉親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西河水生態風光帶起于桂陽縣黃沙坪街道沙坪村大溪組,止于永興縣唐門口鎮區的耒水交匯處,途徑桂陽、北湖、蘇仙、永興四個縣市區,全程約110公里。西河水生態風光帶桂陽段位于西河綜合治理上游,約17.6公里(大溪至西水段14.8公里,極樂段2.8公里),由瀝青砼路面旅游公路、城際自行車綠道,沿河綠化帶、綠道驛站、生態公園組成。

 

  桂陽縣正和鎮官溪村位于西河水生態風光帶上游,距縣城4公里,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美。目前,官溪村已經打造成一條文化休閑、旅游觀光的沿河景觀經濟帶。

 

  思路決定出路。

 

  李小華,中共黨員,現年49歲,從1999年開始任官溪村村主任至今已經18年整。他曾經開過礦、做過房地產,辦過食品加工廠。看著村里還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沒有脫貧,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在家中待業、無所事事,作為先富裕起來的李小華急在心里。官溪村曾經因為出產官溪蘿卜而出過名,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由于缺乏長遠的規劃和先進的市場理念而止步不前,最終終止大規模開發。

 

  官溪村具有地理位置優勢和生態優勢,但全村土質屬沙土,不適合種烤煙,村民僅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維持生計。全村現有貧困戶400戶,2000余畝農田人均耕地不足1畝。

 

  村里沒有集體經濟,導致農村收入低。李小華認識到,只有實現農業產業化走土地流轉這條道路,才能帶動村里經濟。為了取經,李小華走訪了省內外的富裕村莊,學習致富模式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2016年初,李小華和村干部召開了專門的村土地流轉會議,通過官溪村委會和村民協商,將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進行了流轉。其中一部分,由本地老板承包種植有機蔬菜。流轉土地以后,村民們坐在家里就能夠收取租金,不用出村就能在村集體企業里找到工作來賺錢,還能照顧一家老小。

 

  在興辦蔬菜基地之余,李小華常常想起兒時經常在西河捕捉河蟹的情景。官溪水資源豐富,天然餌料充足,非常適合螃蟹的生長。市場上火爆的大閘蟹供不應求,能不能夠在當地繁殖出大閘蟹嗎?李小華苦苦思索著,盤算著。他思量,如果能夠成功在當地培育繁殖大閘蟹,這將是一條帶動村民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自信決定成敗。

 

  雷厲風行的個性,練就一身膽,說干就干,李小華挑選了肯學肯干的青年村民李榮飛去陽澄湖等地學習大閘蟹養殖技術,并在村里成立了官溪大閘蟹專業養殖示范基地,流轉了21畝土地,養殖了2萬余只蟹苗,年產量達到了驚人的2000多公斤。同時,發動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利用本村優質的水資源養殖禾花魚和大閘蟹。

 

  俗語說: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官溪村大閘蟹一上市就火爆銷售,自去年10月1日上市起共銷售了千余斤,每畝大閘蟹的毛利潤達10000元。

 

  李小華告訴我們,村委會希望依托官溪村泉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稻田水淺易繁生各類幼蟹的“餌料”優勢,明年將大閘蟹和禾花魚養殖規模擴大到300畝,讓愿意養蟹的村民都入股。用稻田蟹補齊美麗鄉村冬季產業短板,形成春季看花、夏季摘果、秋季抓魚、冬季吃蟹的鄉村四季游模式。同時,以特色養殖帶動村里第三產業發展,發展旅游業,帶動村民致富。

 

  大閘蟹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必須水質清淳,水淺底硬,水草豐茂,延伸寬闊,氣候得宜,官溪村適合養大閘蟹嗎?帶著疑問與驗證,我們近距離參觀了桂陽縣龍翔土地專業合作社“官溪大閘蟹養殖基地”,李小華專門陪同我們圍著養殖基地轉了一圈,他說:“我們官溪村水質好,無污染,以山泉水為主,而且水流方便,這是養殖大閘蟹的先天優勢。今年元月份放下來的大閘蟹,目前有2兩左右,預計到成熟期10月份可以長到4兩到5兩。”

 

  合作社一技術員向我們介紹,一只成熟的大閘蟹要經過5次脫殼,主要吃大豆、小麥、玉米這些粗蛋白,以及螺螄、小魚等高蛋白,9月份至10月份是大閘蟹猛漲期。

 

  養殖大閘蟹除了要先天的自然條件,更要專業的技術支撐。官溪村人李燕華2009年以來先后到南京、安徽等地學習大閘蟹養殖技術,尤其對大閘蟹養殖病害防治特別擅長。

 

  “種水稻一年只有四五百元的收益,沒有什么盼頭,現在我們組有30個村民入股養殖大閘蟹,這個有發展前景。”官溪村五組組長李文忠說。

 

  “如果今天試養成功,按照市場批發價,3-4兩的母蟹,一斤可以賣170-180元左右,一斤公蟹140—145元,明年我們還計劃流轉2000畝農田用來養殖大閘蟹、對蝦、禾花魚等水產品,重點打造郴州‘大閘蟹第一村’的品牌。”李小華信心滿滿地說。

 

  夜幕降臨,在官溪村,家家戶戶蓋起新樓,熱情好客的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年來,官溪村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利用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產業化,助推農民增收,為實現社會穩定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行動勝于口頭,說干就干成就桂陽“蟹司令”!成功源自堅守,一個人致富不算致富,未來始于足下,養殖的道路必將光明璀璨……

 

  2015年經濟能人李小華在村里成了翔龍土地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蔬萊種植,特色養殖及銷售。2016年試養了20余畝大閘蟹,取得了較好的收益。2017年成立了翔龍土地合作社官溪大閘蟹養殖基地,投資400余萬元,養殖面積418畝,投放了51萬只長江1號大閘蟹,預計年產值可達1600萬元。大閘蟹蕎殖基地解決當地120名勞力就業,并對口扶貧了20家貧困戶。

 

  種植優質高產蓮藕300畝,大棚蔬菜280畝,建設包括8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和1200平方的停車場及其它配套設施,官溪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以“休閑、垂釣、觀光、鄉村美食”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

 

  李小華不僅是養蟹能人,優秀黨員,還為了公益事業四處奔波、無怨無悔。

 

  2008年,李小華向桂陽教育基金會捐資10萬元;2014年為家鄉官溪村安裝路燈捐款9.8萬元;2017年興建村老年人活動中心捐款30萬元,籌款80萬元……

 

  曾經,在外經商風生水起。如今,看見家鄉貧窮落后,李小華帶著對家鄉濃濃情懷與牽掛,毅然返鄉,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希望家鄉父老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