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今日召開的“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糧食系統深入開展節約一粒糧行動,通過加快“危倉老庫”修復,改善國家糧庫儲糧設施,開展“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并充分利用多個公共宣傳平臺等措施,積極搞好節糧減損。
河北既是產糧大省,也是儲糧大省。據省糧食局副局長楊洲群介紹,糧食在儲存、運輸、加工等流通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嚴重。特別是河北農戶家庭儲糧數量大,約占糧食產量的一半,由于農戶儲糧設施簡陋、儲糧方法不當,損失浪費問題突出。據測算,河北在流通環節的糧食損失每年有近40億斤,大約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6%,其中僅農戶儲糧損失就高達27億斤左右。
為確保流通環節糧食安全,河北加快“危倉老庫”修復,積極改善國家糧庫的儲糧設施。僅2013年全省就投資1.9億元,對部分亟待維修的庫房進行了維修改造,配置了先進的儲糧設施設備,提升了裝備水平。今年,河北又被列入“危倉老庫”修復國家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省份,維修改造總投資達12.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下撥專項資金2.05億元,省政府安排配套資金3.8億元,其余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配套和企業自籌解決。
不僅如此,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下達了2014-2015年第一批400億斤建倉計劃,安排河北省18億斤(90萬噸)指標。河北省糧食局與省發改委聯合印發通知對新建倉工作進行部署,項目單位加快辦理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評審批、備案(核準)等前期手續,為項目開工創造良好條件。
農戶家庭儲糧損失是糧食產后損失的主要因素。為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幫助農戶家庭儲好糧,國家啟動了“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主要內容是為農戶配置小型儲糧裝具并對農戶開展科學儲糧技術指導。項目實行自愿申請的原則,由各市縣根據當地和農戶的需求以及本地財力情況,提出項目申請,申請列入國家投資計劃,投資計劃下達后,由各級糧食部門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項目資金實行中央補助、地方配套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措。其中中央補助資金為項目總投資的30%左右,省級補助資金40%,地方配套20%,農戶出資10%左右。
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已累計投資1.4億元,在45個縣(市、區)為近35萬個農戶家庭配備了小型儲糧裝具(彩鋼板組合倉),可儲糧8億斤,每年可為農戶減少鼠害、蟲蝕、霉變等損失4800萬斤,相當于開發了2.4萬畝良田。專項的開展使農村家庭儲糧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農戶科學儲糧知識得到普及,儲存損失不斷下降。
另外,河北還充分利用“世界糧食日暨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糧食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活動周”、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多個宣傳平臺,在社會上廣泛宣傳愛糧節糧知識,樹立愛糧節糧新風尚,不斷推動“節約一粒糧”行動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