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國內雜交稻種植的主要區域,同時也是雜交稻制種的重要基地之一。今年7月份的高溫熱害和近期的連續陰雨,對雜交稻制種產生了不利影響,雜交稻制種產量或大幅下滑。
廬江縣郭河鎮北圩村王士照從事雜交稻親本制種已近8年時間,“今年7月份以來的天氣狀況對雜交稻制種非常不利。”他表示,7月中旬正是雜交稻親本種子生長的關鍵時期,連續40℃左右高溫使得雜交稻制種的結實率只有50%。正常年份雜交稻親本種子的平均單產可以達到1200斤,但今年可能只有500~600斤。某制種企業潛山基地技術負責人汪亞明感嘆,今年這樣的氣候很少見。前期的高溫熱害影響幼穗分化,使得花期延遲。對雜交稻制種來說,近期連陰雨天氣導致母本無法抽穗,不能進行人工授粉,更是致命影響。
他預估,在潛山制種區域,雜交稻制種有可能減收50%以上。
安徽華安種業錢征總經理介紹,在2009年以前,安徽省雜交稻制種企業一般都集中布局,2009年的高溫熱害和連續陰雨天氣使得很多制種企業損失慘重。此后,制種企業出于規避風險的的考慮,紛紛減少省內制種面積,把雜交稻制種基地分散到福建、廣東、廣西等水稻種植區域。因此,某個區域的異常氣候對雜交稻制種總量不會形成多大影響。
安徽綠億種業副總經理劉平說,安徽省制種企業除在本省滁州、巢湖、安慶等地布點外,為了分散風險,還在江蘇、福建、江西和湖南等省進行制種。今年7月中下旬的持續高溫熱害天氣對全省雜交稻制種影響較大,但對省外其他制種區的影響有限。據了解,雜交稻種子在恒溫恒濕和干燥的環境下即使保存2~3年,其出芽率也會符合標準。
近幾年來,國內雜交稻種子供應大于需求,即使本季雜交稻種子小幅減產,明年雜交稻種子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