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南省常德市楊溪橋下修竹 蔡家塘邊種茶

   日期:2017-08-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49    評論:0    

  每一個到過桃源縣楊溪橋鎮蔡家塘村張家沖組張新超家的人,都忍不住留影紀念:一條弧形長廊把山水與他的房子隔開,腳下是溪水潺潺,前方是山林逶迤,抬頭是晴空白云。

  這分明是一家不用裝飾的原生態客棧。但2年前,單身漢張新超的家還是一座危房。

  7月25日,記者在張新超家了解到,2015年,桃源縣建設局根據實際情況對張新超家進行了危房改造,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因為患有肝腹水因病致窮,桃源縣社保局還把他納入了低保。之后,他以貧困戶的名義入股了村里的扶民竹業、君和茶葉,加起來每年有2000元的分紅。

  不單單是張新超享受入股分紅,在蔡家塘,兩大支柱企業扶民竹業和君和茶葉可以說是全面參與、全民入股、全民分紅,通過產業扶貧來推動扶貧攻堅。

  蔡家塘的牽頭幫扶單位是桃源縣人民檢察院,主要后盾單位有縣司法局、縣農業局、縣農發行、縣郵政局等。村里現有128戶、468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125人,現有貧困戶33戶、119人。今年以來,幫扶工作隊確定了年內退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無返貧、無輟學的目標,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在勞務輸出、易地搬遷、入股分紅等幫扶措施方面細下功夫,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民心是桿秤,過去,蔡家塘村在全縣的民調排名都在300位之后,今年排到了第68位。

  桃源是產楠竹大縣,有溪水的地方,幾乎都長著楠竹。蔡家塘村耕地面積只有445畝,森林面積卻有15000畝,而竹林就占到了12000多畝。

  2005年,蔡家塘村所在的烏云界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棵樹都不能亂伐,賣竹子就成了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蔡家塘村黨支部書記諶亞介紹,那個時候竹林是村民的綠色銀行,人均30畝,每一戶每年可以采2畝竹子,每畝大約有1.5萬元的收入。后來,竹子從十幾元一根猛跌到幾元一根,賣一畝楠竹還不夠付工錢,就沒有人愿意再上山伐竹了。

  為什么一定要費那么大功夫,把竹子拉出去賣?為什么不能自己辦一個工廠?

  蔡家塘的竹子基本上都銷往益陽,再進行粗加工。因為常年就在外跑運輸、賣竹子,諶亞與益陽的工廠一直保持聯系,這時候,他心底萌生起了在村里建廠的主意。

  在以桃源縣人民檢察院為主的后盾單位的支持下,再通過全村集資100多萬元,蔡家塘村的桃源縣扶民竹業專業合作社,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產。扶民竹業聘有工人30多個,主要是對楠竹進行粗加工,產品直接銷往東南亞。

  運行第一年,扶民竹業共收購村民楠竹8000多噸,發放工資勞務費210萬元,分紅27萬多元,最多的一位貧困戶分到了1萬多元。

  村民們紛紛說,這個村支書,他們沒選錯。

  原來,多年前改選,諶亞向領導提出不參加競選,但是在選舉的那一天,全村190人投票竟然有160多個都在其他選項中寫上了他的名字,而其他候選人加起來也只有20多票。鄉里領導說民心不可違,諶亞也被村民感動了,他向大家承諾:“我絕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不能辜負黨的重托。”

  從此,諶亞把精力財力都投到了村里的工作當中。10年前他存款10萬元,是當地的富裕戶,現在他欠賬15萬元,比貧困戶還困難??h委駐蔡家塘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陳華勇動情地說:“如果2017年全村脫貧還有問題,那可能就是我們的村支書自己。”

  今年6月2日,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被桃源縣富硒產業協會授予富硒茶葉實驗示范基地牌匾。這是桃源縣楊溪橋鎮繼巖吾溪村春峰茶葉有限公司之后又一茶企獲此殊榮。

  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位于楊溪橋鎮蔡家塘村,是一家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市級龍頭企業,生產紅茶、綠茶、黑茶等多樣品種,所產茶葉成功申報國家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其中“君和紅茶”“君和綠茶”在湖南省第八屆茶葉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該公司更是一家扶貧企業,肩負著蔡家塘村脫貧致富的希望。

  按照“龍頭企業+合作杜+基地+農戶”的營運模式,公司引領當地農民抓產業、建基地、拓市場、促發展,解決了當地貧困農民1200余人的就業,僅在去年,就發放了100多萬元的工資。據悉,該公司今年計劃進一步擴大茶葉基地規模,通過富硒茶葉的種植,帶動更多茶農脫貧致富。

  雖然有了竹業和茶葉兩大產業的支撐,但是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以磨盤溪為例,對岸住著17戶村民70多人,過去沒有橋,4000畝山林的農產品及楠竹全靠肩挑背扛,用筏子運出山,而一漲水,只能望溪興嘆。

  根據群眾的強烈要求和意愿,桃源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夏陽帶領縣司法局、縣農機局、縣農發行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多次實地勘探,經相關業務部門論證,籌集了100多萬元修建了磨盤溪和廖家灣大橋,現已基本完工。

  另外,扶民竹業廠區基礎設施滯后以及通往村主干道路坑坑洼洼,嚴重影響了運輸車輛的正常運輸,更增加了生產成本??h檢察院及時組織后盾單位籌資6萬多元,硬化了該路段并改善了廠區基礎設施建設。

  為方便群眾夜晚出行和扶民竹業、君和茶葉的工作需要,減少安全隱患,后盾單位還積極籌資在3000米左右的村級主干道和墟場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

  “我們就是想打通老百姓出行的路,修好老百姓趟水的橋,點亮老百姓門前的燈,最終實現人脫貧、村摘帽的目標。”夏陽這樣算著他的扶貧民情賬。

  當前,蔡家塘村是桃源縣易地搬遷率最高的一個村。諶亞介紹,33戶貧困戶中,已完成易地搬遷19戶,危房改造2戶,今年還將完成7戶。

  但是,易地搬遷工作并不好做。

  貧困戶張青華住在山上,上世紀60年代的木板房,大雨大漏,小雨小漏,走下來一趟要1個多小時,并且還有山洪、泥石流的危險。按照政策,他完全符合易地搬遷的條件,但一開始他就是不愿意搬下來,村里前后去了三次給他做工作,他終于同意了搬遷。他的新家已經裝修好了,看著瓦光錚亮的地板磚、窗明幾凈的客廳房間、還有現代化的廚衛設施,他高興地對記者說:“能住上這么舒服的房子,真是托黨和政府的福!”

  貧困戶劉友善的老房子跟張青華差不多,搬下來之后成了張青華的鄰居,他開心地告訴記者,他女兒到扶民企業務工,一個月有3500多元的收入,自己也養了幾頭豬,終于可以把貧困帽子甩掉了!

  張鴨湖組的張治國,本來家境殷實,近些年連遭變故成了貧困戶,情緒一直很低落。當勸他易地搬遷時,剛開始他是閉門不見,村干部前后共去了十幾次給他做工作,終于說服他搬了下來,還幫他解決了五項幫扶措施,幫助他漸漸重拾了活力。

  一個村怎么可能有這么多易地搬遷指標,而且恰好還能將大家集中在一起建房,用地怎么解決?

  諶亞告訴記者,早在幾年前村里規劃用地的時候,就把溪水旁邊這塊地規劃為建房用地。別的村易地搬遷因為不能解決土地問題而處處受阻,他們卻一路暢通,是通過多年、多方協調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今年6月底的大水,各村都有被洪水損壞的房屋,蔡家塘村因為搬遷及時無一民房受損。

  圍繞著年內退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無返貧、無輟學的目標,幫扶工作隊在入股分紅、融資小額扶貧貸款、易地搬遷、勞務輸出、大病救助、幫扶助學等確定了9個方面的措施,確保了33個貧困戶每戶至少享受到兩項幫扶措施,22戶享受到3到4項幫扶措施,9戶享受到了5項措施以上。

  正是基于幫扶工作隊一心一意謀脫貧,為村民辦實事,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村里在家30歲以下的黨員就有8人,新當選的村主任廖國富也只有31歲。廖國富本來從事外包線路工程,因為當選為村主任,他就把之前接的兩個工程讓給了別人,把全部精力用在村子的發展上。最近,他在本村組織了一個線路工作隊,想憑借自己的經驗和資源,帶領大家共同脫貧致富。

  盛夏的蔡家塘村,陽光正烈,溪水正清,讓人看到了熾熱的希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