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道峪,密云區太師屯鎮東北部淺山區一個小村,安達木河穿村而過。
昨天,記者沿安達木河畔進村,河,清澈見底;山,錯落有致;山間,郁郁蔥蔥。河岸北側,一座院子,這是蜂農刁久立的家。
“7月24日,南1、2、3排,關蜂王;7月25日,南4、5排,關蜂王……”刁久立家的正屋墻壁上,掛著一個記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記本兒。
“眼下正是產蜜高峰期,這幾天得忙著殺蜂螨,繁殖蜂群。”刁久立說,這面墻壁以前掛的是放羊鞭;自從他放棄養羊這一行當改為養蜂之后,趕羊的鞭子也下了崗,掛上了養蜂日記本。
早年前,由于水草豐富、靠近山場,車道峪河溝兩側成了養牛羊的寶地,曾聚集著近十家養羊場。
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刁久立,早在5年前在河邊包了4畝地,建了3排羊圈,村周邊山場和河溝是他放羊的地方,經常被羊啃得光禿禿的。
隨著生態涵養發展的推進,當慣了“羊倌”的刁久立,毅然決定轉行,改為養蜜蜂,借助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吃“綠色生態飯”。
“以前放羊,啃青,真沒少破壞生態環境。”刁久立回憶說,他家養羊那幾年,最多時存欄200多頭,一年能有六七萬元的收入。為了節省飼料,減少養殖成本,他和周邊的養殖戶們,都到河溝和山場里放羊,有時大家還“爭地盤”;家門口山場吃禿了,就翻到其他的山場上去放羊,這羊越放越遠。
“不能再這么干了!得轉行。”刁久立告訴記者,如果因為自家私利而犧牲社會生態效益,這對不起子孫后代。
轉行養蜂前,刁久立在河邊遇到一位養蜂人,幾番攀談下來,才知道家門口山場上的荊條都是蜜源,很適合養蜂。于是,他和愛人一合計,將存欄的羊全賣了。放下羊鞭,扛起蜂框,刁久立家的營生,從“靠山吃山”變成“借山發展”。
刁久立帶領記者來到后院,12排蜂箱碼成了一條線,旁邊是養蜂庫房。“這庫房占的地兒以前就是羊圈。”刁久立說,“養蜂是保護和受益于生態,是一個甜蜜的事業。”
刁久立告訴記者,他們村位于密云水庫二級區,養殖產生的糞污多多少少都會帶來環境污染,安達木河是密云水庫上游潮河的支流,保護安達木河的水體、避免污染,就是為保護密云水庫作貢獻。
如今,刁久立已加入養蜂合作社,蜂蜜不愁銷,收入已遠遠超過了養羊。
記者從密云區獲悉,為保護密云水庫這盆凈水,密云在水庫一級保護區內實施全面禁養畜禽,鼓勵農戶養蜂,并免費為農戶提供蜂群、蜂機具和技術,像老刁這樣的養蜂戶,全區已達2000戶,蜂群達十萬余群。養蜂這一綠色生態產業,正逐漸成為密云農民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