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鄉村婦女主任,卻被當地群眾稱為“養豬致富能手”。在當地,每當提起陳有菊,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對她贊許有加。她用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斗不息、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村里樹起了一面致富的旗幟,她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陳有菊是村里的養殖大戶,從2006年開始養豬,經過不斷克服場地、資金、技術等一系列問題后,養殖規模現已從最初的幾十頭發展到了300余頭,年生豬出欄量800余頭,純收入30萬元以上。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自己將技術提高了,可她并不是想一個人賺錢,心中卻是記掛著鄉鄰,她竭盡所能地幫助周圍農民發展養豬業,主動賒銷飼料、豬種,無償提供啟動資金,并傳授他們養豬技術。
“這些農戶都是在我這里拿豬仔,大部分先賒賬,等豬出欄了,或者手上有閑錢了再還上。”陳有菊說。
有人對她的這一做法很不理解,就說:“你這么多年千辛萬苦學來的經驗和技術,免費傳授給別人,究竟圖個啥?不怕影響你的利益嗎?”
“我是村里面的婦女主任,應該帶大家致富,讓大家過上好日子。”陳有菊說,村里一共就這些人,帶著大家干點事,本身來說就很有意義,另外養殖市場大,村里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養豬行業,抱團發展,形成品牌,將會給大家帶來更大的效益。
貧困戶譚天凰算了一筆經濟賬,他家一共喂養了5頭豬,其中2頭母豬,一年產兩胞(像今年閏月還可產三胞),每胞產10頭豬仔,兩個月左右出欄60斤/頭左右,按均價10元/斤計算,一年下來就能賣近24000元,再賣兩頭肥豬7000元左右,一年下來我就能賣3萬多元。“現在收入穩定了,我相信我一定能早日脫貧!”他一臉幸福地告訴記者。
“現在村里面向譚天凰這樣的養豬戶已有20余戶了,平均每家養豬5頭以上,多以母豬為主,一年的收入均在25000元以上。”該村村支書劉正貴告訴記者。
現如今,在陳有菊的帶領下,村里的生豬養殖戶逐漸多了起來,村民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好了起來,走進每個生豬養殖戶家中,養殖戶臉上無不洋溢著收獲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