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桃王”張世剛,用37年將百畝荒山變寶地,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日期:2017-07-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29    評論:0    
 

  7月19日,湖州師范學院商學院“浙青春,正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走近貴州省貴安新區“桃王”張世剛,探訪其將百畝荒地變寶地,帶領村組農民脫貧致富的傳奇經歷。

 

  “以前這里都是荒山,現在都是寶地啊!”張世剛在桃園中笑著說到。張世剛是貴安新區馬場鎮洋塘村遠近聞名的種桃大戶,自1979年起開始探究種桃之路,從最初的幾畝地發展到現在的60余畝地。與此同時,作為村里牛路組組長,張世剛無償將自己多年研究積累的種桃技術傳授給村組農戶,帶動當地農戶種桃增收,實現先富帶動后富。

 

  據了解,張世剛共種植12個早中晚熟品種,成熟后的桃子果型美觀、汁多味甜,贏得市場的廣泛認可,其中武昌桃和艷紅桃最為暢銷。“當地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論是當地培育的還是外地引進的品種,都適合在這里生長。”談及種桃初衷,張世剛如是說道。自五月份起至十月份,每隔半個月就有不同品種的桃子成熟可出售。“一個品種接著一個品種上市,不用擔心桃子賣不出去爛在地里。”此外,張世剛在原有桃樹種植基礎上,不斷改良種植技術,引入新型品種,提高桃子品質。在他的帶領下,牛路組五戶貧困村民也開始培育桃苗,出售給附近農戶,多渠道增收,逐步摘掉貧困的帽子。

 

  “出售桃子是農民種植桃樹的主要經濟來源,同時,桃花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也是我們這里的旅游旺季。”談及今后的產業發展,張世剛表示,計劃將種植業和旅游業緊密結合,與當地農家樂合作,走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的致富路,讓“桃王”從他的個人名片轉變成為當地的特色品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