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蓄勢待發的“永州茶葉”路在何方

   日期:2014-11-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93    評論:0    

  2013年全市茶葉總產量1982噸,同比增長3.6%,高于近五年平均增幅1個百分點;2014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7.92萬畝,投產面積5.98萬畝,預計全年茶葉總產量2550噸,產量和增幅都將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永州出產的“百疊嶺銀毫”、“湘冰白茶”、“瑤山雪芽”等名優茶暢銷國內茶葉市場。整體上看來,全市茶葉產業正呈蓄勢待發之勢。但通過分析和研究全市茶葉產業發展的現狀,不難發現,該產業在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不強和知名大品牌缺乏,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準化、規范化茶葉生產鏈等方面的問題不容小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業發展難度仍然很大。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口,永州茶葉產業應該如何布局落子,路在何方呢?

  一、現狀及問題思考

 ?。ㄒ唬┊a業基礎方面。1.關于產業的發展布局:據統計資料顯示,自2010年至2013年全市的茶葉年產量基本在1800至2000噸的范圍內波動,茶葉年產量在全省各市州的排位也大抵在第11位左右徘徊。一直以來零陵、江華、祁陽、寧遠等縣區主導著全市的茶葉產量大局。但在茶葉產業綜合實力上,除藍山縣在2009年成功躋身“中國茶葉百強縣”,2011年再次入選“年度全國重點產茶縣”外,暫時還沒有其他縣區能在全國重點產茶縣中搶占一席之地。2.關于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通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全市已有規模以上茶葉企業8家,福田茶葉、三峰茶業、自然韻黑茶三家企業先后晉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內已初步形成了零陵郵亭圩、祁陽肖家村、藍山百疊嶺、江華牛牯嶺等8大茶葉主產基地。全市1000畝以上茶葉基地8個,其中,農業部國家級茶葉標準園2個,市級茶葉標準園6個。根據農業部門的資料對比分析,2014年全市茶葉面積(7.92萬畝)和預計年產量(2550噸)在全省占比情況分別為3.2%和4%強。置身于本省茶葉生產環境中,全市在茶園面積,茶葉基地數量等基礎產業條件上尚有較大的差距。培育、做強產業基礎仍然是發展永州茶葉產業必須正視的重要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度參與,龍頭企業在加工水平和科技裝備上的差距,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較弱的短板逐步暴露。產業集中度不高,標準化茶園建設達標不夠,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不多,年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企業幾乎為零等等影響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日漸凸現。

  (二)品牌建設方面。全市現有百疊嶺、香零煙雨、自然韻、浯峰、回峰等9個主要茶葉品牌。2011年藍山三峰茶業“百疊嶺銀毫鰍”在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榮賀金獎。福田茶葉的“九嶷”牌銀毫和綠茶也坐擁“湖南名茶”、“湖南省優質產品”兩項殊榮。2013年,全市名優茶產量為453.5噸,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27.3%。雖有上述品牌在激烈競爭的茶市出場亮相,但總體看來,在當前全市茶葉企業普遍實力不強的情況下,茶葉企業品牌還十分弱小。企業普遍存在爭創品牌的意愿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對品牌建設缺乏長遠打算,缺乏系統整體的品牌建設理念。茶葉生產企業對標準,質量控制體系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品牌建設基礎工作重視也不夠,沒有將打造品牌納入議事日程,也沒有相應措施。茶葉推廣也只是停留在“名茶”的推廣和培育層面,企業品牌還難有作為。茶市上,本土茶葉企業基本沒有面向市場的各種檔次的產品上架,“永州茶”市場占有率不高、價格低、產業鏈短、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現象也由形式上的表現成為必然的結果。

 ?。ㄈ┘夹g支撐方面。全市上規模的8家茶葉企業基本都采用了自建研發、質監中心或借外力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服務。自然韻黑茶公司與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省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及國內多所知名大學共同組建有技術研發團隊。2007年改制新組建的福田茶葉公司設有自主的產品研發中心和質檢中心。值得關注的是,為全省茶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成果、良種茶苗和技術支撐的權威部門―湖南茶葉研究所,近年傾力支持我市的茶葉產業發展,在基地建設、產品加工等環節提供了有償、可靠的技術指導服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公害、有機食品的技術日?成熟,粗泛的、分散的、小作坊式的茶場和加工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越來越困難。全市現有茶葉企業從業人員中茶葉方面的專業技術力量不足,對茶葉品種改良、加工工藝改進的研究開展還很不夠等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ㄋ模┊a業扶持、發展方面?!队乐菔?ldquo;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了全市茶葉產業五年的發展目標、區域布局和主攻方向。近年來,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調研、征求企業對產業的發展意見、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支持、拓寬農業投資渠道、組織項目申報等方式,支持、幫助本土茶業企業做強做大,加速推進全市茶葉產業的發展。三峰茶業、福田茶葉2013年申報了農業部國家級茶葉標準園建設項目。自然韻黑茶“永州黑茶產業化項目一、二期”、福田茶葉“有機茗茶新品種‘玉筍’引進及高產栽培示范推廣”等四個茶葉產業發展項目進入2014年度全省農業生產項目籠子。但市、縣兩級在支持茶葉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財政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獎勵資金的投入、茶葉技術服務推廣、資源整合等工作方面著力不夠,仍有較大的發力空間。

  二、對策和建議

 ?。ㄒ唬┖粚嵒A,培育優勢茶葉產業帶。2013年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湘政發【2013】26號)。文件中指出:為突出產品特色,優化區域茶類布局。將重點建設武陵山脈、南嶺山脈、羅霄山脈以及長岳山丘區u型優質綠茶帶、雪峰山脈優質黑茶帶、環洞庭湖優質黃茶帶。新一輪茶葉產業將重點布局長沙、安化、桃源等33個縣市區,并就良種繁育基地、茶樹良種補貼、基礎配套設施、標準茶園創建和龍頭企業品牌培育、技術改造、市場開拓等環節明確了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我市的道縣、藍山、江華三縣有幸進入了文件中圈定的33個重點布局的縣市區范圍。為挖掘我市的傳統茶葉產業潛能,壯大農業優勢產業,相關縣區和市、縣兩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產業發展現狀及各地自然條件,認真分析研究,科學制訂茶葉區域布局規劃,出臺配套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規劃、建設“南北兩大優勢茶葉產業帶”,即江華、道縣、寧遠、藍山和零陵、祁陽、雙牌兩大產業帶,因地制宜的發展綠茶、黑茶、白茶、苦茶等高檔名優茶,用好市場和政策兩種產業發展導向,逐年落實好兩大優勢產業帶內相關縣區的茶園低改、新建茶園的指標任務,為永州茶葉產業的發展,培育農業經濟新的增長極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ǘ┳鰪婟堫^,建設標準化茶葉基地。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領頭羊”。茶葉生產、加工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更是真接影響產業的發展水平。建議市里盡快研究出臺《關于支持全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通過扶持政策向龍頭企業傾斜,靈活運用財政投入、項目申報、金融支持等手段幫扶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龍頭企業自辦、領辦標準化茶葉生產基地,按照“生態化、良種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全面開展國家級和省級標準茶園創建。完善重點產茶基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茶園生產條件,抓好現有茶園更新改造、升級和新擴茶園管理,建好一批“千字號”、“萬字號”的名優綠茶標準化基地和黑茶標準化基地。

  (三)優化服務,堅持“科技興茶”引領。全面優化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和完善市、縣、鄉三級茶葉科技服務體系,突出茶葉技術服務培訓,調動農民種茶積極性,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做好土地流轉文章,多措并舉努力提高茶農種茶收入。引導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加強合作,加強對茶樹良種的選育和培管,積極開展對本土優勢品種“江華苦茶”的選育和提純的技術攻關,引進茶葉現代化加工技術。探索建立黨委組織部門開展的“科技特派員”活動和茶葉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相結合的長效機制,提高茶葉科技的入戶率和到園率。利用好組織部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遠程教育和供銷部門的“網上供銷社”服務平臺,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渠道,推動茶葉種植、采收、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信息服務,增強茶葉產業科技信息化引領、支撐能力。

 ?。ㄋ模┱腺Y源,大力拓展“永州茶”的市場占有率。一是增強品牌意識,整合品牌做名牌。支持茶葉企業、茶葉生產基地開展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認證。充分發揮茶葉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整合全市現有的9個茶葉品牌資源,開展以政府主導推動的永州古城名茶的“公用品牌”建設。鼓勵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湖南省著名商標、申報地理標志和證明產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強化宣傳推廣,打響生態永州、古韻瀟湘的茶文化品牌。認真策劃“永州茶”的對外宣傳推廣形式,將底蘊深厚的永州文化和永州茶在形式上進行有效包裝結合,積極參加各類名茶展覽、展示會,在媒體宣傳和對外的旅游、文化推介上展現永州茶葉的無窮魅力。三是突出茶產業招商,拓展國內外市場。按照市場化需求,招商引進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茶葉生產、營銷主體。支持茶葉專業市場建設,鼓勵重點企業建立各具特色的茶葉購銷交流平臺。鼓勵茶葉龍頭企業在省內外構建茶葉營銷網絡,積極參與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加快提升永州茶的國內外市場占有率。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