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結對親戚可免費領一塊小菜地,種出的菜可自己吃,也可以送給困難群體。這就是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南草灘街道的民族團結蔬菜基地。
7月10日一早,在烏魯木齊市翠園社區民族團結示范戶劉翰林的“我家田園蔬菜采摘基地”里,十對結對親戚已在各自的菜地里忙活了,他們要為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送去愛心蔬菜。
劉翰林的十余個大棚里每個都有一塊民族團結菜地,菜地被分割成若干塊,每塊都樹有一個團結牌,上面寫著認領菜地的結對親戚的名字。每周在這里都將舉辦一次民族團結主題活動。
菜地里種著人參果、秋葵、板藍根等藥用蔬菜,這些蔬菜都是劉翰林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支持下試種成功的。
在一個寫著“好兄弟”牌子的菜地中,劉翰林的哈薩克族哥哥——50歲的斯拉木·達牙什正忙著采摘蔬菜。
劉翰林說,設置民族團結蔬菜基地的想法,是在幫助斯拉木的過程中產生的。
斯拉木一個人生活,靠給別人放羊為生。兩年前,到南草灘投資藥用蔬菜種植的劉翰林因一次意外與他相識。
“他的羊跑到我大棚里吃了菜,我沒有責怪他,可第二天他到大棚給我干活,說要賠償損失。”劉翰林說,從此后,他與斯拉木接觸多了起來。
考慮到斯拉木獨居,劉翰林想著給哥哥免費送蔬菜,但對方說什么都不要。
送菜不行,劉翰林想到了送技術。他給斯拉木開辟了一小塊菜地,教斯拉木種菜,種出的菜歸哥哥。
劉翰林說,有了菜地,他與斯拉木交流多了,兩人從朋友慢慢成了親人,“菜地種出的第一茬菜,哥哥都會送給我,我也讓他在基地干活補貼家用。”
今年6月初,劉翰林有了建民族團結蔬菜基地的想法,“讓結對親戚來種菜,既交流感情,也讓基地更有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