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上猶,隨處可見滿山花果味飄香。五年來,隨著《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上猶縣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扶貧大開發機遇,對貧困人群因戶施策,探索產業扶貧發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長短結合、統分結合、輸造結合、加減結合、點面結合”的產業幫扶新機制,助民脫貧致富。
千山環野立,一水抱村流。走進上猶縣梅水鄉園村村,舉目環望,但見濃郁客家風格的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行走在農田,一行行茂盛的茶樹在陽光的照射下生機勃勃、綠意盎然。農田里也種茶葉?上猶縣園村村書記陳有才說,在園村,山上、農田、荒地里都種茶,茶葉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
在井頭組,貧困戶吉發育正在察看茶樹。“我家的2畝田都種上了茶葉,每畝每年僅鮮葉收入就有4000多元。”目前園村有農戶912戶、3629人,家家戶戶都種茶,全村連片種植茶葉面積5600余畝。依托茶葉產業,全村近兩年就有100多人脫貧致富。
以茶為媒,該村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融合茶文化、奇石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元素,打造集觀光旅游、文化展示、采摘體驗、生產實踐為一體的茶文化基地。
迷人的茶鄉茶韻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游客。游客除可欣賞田園風光外,還能親自體驗采茶、做茶,再品一杯自己親自制作的茶,揮竿垂釣,采摘果蔬,體驗農家生活、參與農事活動。
走馬園村,一家家農家樂、民宿成了村里靚麗的風景線。鄉村旅游不僅掙了人氣,激活了農村經濟,也帶動了當地困難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3個標準間,每人每天200元食宿費,僅民宿這塊一年就有6000多元的收入。”對于自家的收入,貧困戶鐘慶紹心里有本細賬。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據了解,去年底上猶縣退出貧困村9個,3266戶10873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0.2%下降至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