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青海格爾木市現代生態農牧業轉型發展“轉”出新變化

   日期:2017-05-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8    評論:0    
 

  這些成功轉型的實現是依靠格爾木市上下長期堅持不懈,努力改變戈壁荒漠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劣勢,因勢利導,變劣勢為優勢,大力發展本地特色資源產業和生態農業,依托國家惠農政策,積極通過政府引導,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注重科技培育,以高原格爾木人特有的實干精神,帶領農牧民群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逐步“轉”出來的。

  去年,格爾木市按照“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在“四個轉變”的指引下,緊緊圍繞“農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兩個核心任務,堅持發展高原現代生態農牧業,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著力調結構、夯基礎、促改革、強服務,農牧業綜合生產效益持續提升,呈現“平穩有進、逐步向好”的發展態勢。

  補短板 增后勁 圍繞“特色”做文章

  5月的田野里,大片的枸杞枝苗開始泛青,忙碌的農民們正在辛勤耕作,播下希望的種子;溫室大棚里瓜果飄香,綠油油的時令蔬菜正待上市,特色產業發展讓這里充滿生機,給農民帶來了好生活,格爾木市特色農牧業發展一片好風光……

  在高原戈壁上發展現代農牧業,只有圍繞“特”字做文章。格爾木市結合地域實際,明確了發展現代農牧業的目標和方向,緊緊依托特色農牧業資源優勢,補農牧業發展短板增強發展后勁,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步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進入4月以來,位于格爾木市東郊的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成了市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人們帶著孩子親友在大棚里賞花觀景,采摘時令蔬果,感受春天的氣息,享受采摘的樂趣。“一到周末,園子里私家車都停滿了,棚里提供草莓、桑葚、油桃等時令有機果蔬采摘,我們在品種引進、口感品質上下功夫,經過試種成功再向種植戶們推廣,這幾年園里種植的蔬果還沒上市,就被市民們采摘一空,如今種植戶們都是坐等市民上門采摘,銷售根本不是問題。大棚采摘模式的成功啟示我們要廣開思路,適應市場需求,今后我們準備引導種植戶進一步擴大規模,通過豐富品種,提供采、做、游、娛一條龍服務,讓種植戶得到更大實惠。”示范園科技員李智告訴記者。

  種植戶程加東是甘肅人,在他承包的5座大棚里,紅彤彤的油桃掛滿枝頭,綠油油的葡萄、李子再有20多天就可以成熟采摘了。眼看著滿園豐碩的果實,程加東的心里像蜜一樣甜,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政府蓋好的科技大棚,我們每年只需交部分承包費,園里的科技員負責品種引進、技術指導,根本沒什么后顧之憂,采摘的時候指導一下,過秤收錢,不用像往年一樣到處找銷路,現在坐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我今年又擴大了種植規模,收益應該很可觀。”

  2003年,市政府建成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后,積極探索適合戈壁農業的種植技術和農業綜合開發模式,致力于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的示范帶動。目前,該園內建成127個現代化溫室大棚,成功引進葡萄、小冬瓜、草莓、李子、油桃、桑葚、小西瓜等特色農產品達50多個品種,并向種植戶推廣,帶動農民增收,通過示范帶動使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同時通過發展“采摘樂、休閑游”為種植戶們開拓了又一新型產業模式,使科技園成為從單一種植向特色多樣化農產品發展遞進的良性孵化器。

  每年的4、5月份,是園藝廠大棚蔬菜種植戶們最忙碌的日子,開春后,本地蔬菜開始大量上市,市民們在市場超市里歡喜采購,格爾木人的餐桌經歷了從土豆、白菜、蘿卜“老三樣”到綠色營養蔬菜“多樣化”的可喜變化。目前,夏季本地蔬菜自給自足率可達60%,改變了多年前格爾木蔬菜品種少、價格高、全靠外地運輸的局面。2016年,全市蔬菜總產2.65萬噸,產值7042萬元,新建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300棟,日光節能溫室總量達到5376棟,規?;叻N植基地4個,2家蔬菜基地獲全省首批“菜籃子”生產基地省級認定。

  “在高原戈壁,耕地偏少,草場有限,水資源缺乏,傳統農業水平低下,格爾木現代農牧業發展的道路注定艱難,農牧民增收更是一個長期的難題。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憑借地域特色和高原氣候資源優勢,在產業和市場的需求環境下,優先發展枸杞、特色蔬菜、格爾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等特色農產品,從傳統的青稞、土豆、大蒜種植到現在紅枸杞、藜麥等特色生態農業種植,我們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到現代生態農業的華麗轉身,實現了‘從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格爾木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局長周延山說。

  擴規模 育產能 打響生態產業品牌

  時間倒退到9年前,在戈壁灘上種枸杞在當時還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舉動。截止去年,格爾木市枸杞種植面積5226.7公頃,枸杞產量達到9894噸,較去年增加734噸,產值達到4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

  如今,每年的7、8月份,大片的紅枸杞映紅了戈壁,省內外收購紅枸杞的客商紛紛涌入格爾木,小小紅果成了格爾木市農牧民致富的“金果子”,枸杞產業成為拉動該市農牧業經濟增長的主導特色產業。最早種植紅枸杞的大格勒鄉農民早一步奔上了小康幸福生活,成了遠近有名的“枸杞之鄉”。

  按照做大做強枸杞產業的發展思路,格爾木市以循環經濟理念引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合作化經營的目標,強化監管,確保質量安全,建立以“企業+村委會+合作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全力建全省首個“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

  為了順應市場需求,格爾木市積極引進源鑫堂、億林、康普生物等多家企業,培育綠色、有機、出口特色枸杞品牌,拓寬國際國內市場,讓格爾木特色產品走出去。目前,格爾木源鑫堂生物科技公司“源鑫堂”枸杞和青??灯湛萍加邢薰镜?ldquo;呀啦嗦”枸杞產品獲得“青海省著名商標”,“格爾木蒙古羊” “唐古拉牦牛、藏羊”地域品牌也得到市場認可和消費者的肯定。同時,該市通過發展枸杞林下經濟,養殖枸杞雞規模達到3萬羽,枸杞花蜜產量突破45噸,同時對枸杞黃酮、枸杞茶、枸杞含片、枸杞飲料等新產品研發,促進了產業增效、產品增值。

  生態優先 激發生態畜牧業發展活力

  格爾木市現有耕地面積0.47萬公頃,其中天然草場總面積461.7萬公頃(可利用草原面積27504萬公頃),畜牧業產值達2億元,占全市農業經濟總產值的40%,草場畜牧業和農業種植業共同成為推動我市農牧區經濟的基礎產業。

  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前提是保護草場,保護好牧民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走合作社經營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科技標準化養殖,打好具有格爾木特色的高原生態有機畜產品的品牌,才能充分激發生態畜牧業發展活力,實現提高牧民收入,讓草場綠起來、牧民群眾樂起來。

  按照國家三江源環境保護政策要求,格爾木市以保護草原生態為前提,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確立了農區畜牧業建設標準化養殖場,重點發展豬肉、牛肉、羊肉三大特色產業,適度發展奶牛、禽蛋、飼草料、特種養殖業;依托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建設,發揮“格爾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藏羊”地域品牌優勢,提高牛羊肉產品加工能力,提升發展效益。在推進農牧區規模養殖業的同時,加大生態畜牧業發展,發揮生態畜牧合作社的作用,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以科技引領推動合作組織發展,進一步提高牧戶入社率、草場和牲畜整合率和能繁母畜比例,保護草原環境,平衡草畜結構,促進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體發展進程。鼓勵涉農企業、合作組織和養殖基地建設飼草料基地,實行草畜聯動擴大優良畜種養殖規模,提高畜產品產出能力。

  隨著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逐步推進,集中要素適度規模生產的格局已然形成,產業化機制得以完善,“格爾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藏羊”取得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烏圖美仁鄉那棱格勒合作社肉羊年加工能力提升至2000只。目前,全市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8家,各類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193個,家庭農牧場44家,輻射帶動農牧民9769戶,占全市農牧民總戶數的71%。

  去年,全市建成畜用暖棚2132座;完成鼠害防治97.2萬公頃,同時,累計完成草原圍欄建設面積達16萬公頃。全市實現生態畜牧業合作組織全覆蓋,建成生態畜牧業合作社20個,整合資金1033萬元,牧民入社率達70%,適齡母畜比例提高到60%以上,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切實規范合作社“三資”管理,促進合作社規范運行。大學生領辦、能力提升示范社創建、能繁母畜補貼以及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同步推進,合作社運行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今年是格爾木市農牧業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該市將充分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繼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特色有機高效農牧業,形成結構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農畜產品供給體系。引導農牧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生產、合同養殖、統一銷售等方式延伸產業鏈,鼓勵發展農牧區電商業、生態休閑農牧業等,加大農畜產品深加工,提高特色農牧業經濟效益,力促農牧民增收。

  美麗戈壁繪新圖,農民快步奔小康。當前,“十三五”發展藍圖正逐年實現,只要緊緊扭住“特色生態農牧業”這個牛鼻子,補足農業基礎短板,拉長產業發展的短腿,打贏整體脫貧攻堅決勝戰,格爾木市農牧業轉型發展的路子必將走得更穩、更寬。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