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對紅塔區發展 “總部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就紅塔區產業的發展而言,紅塔區光熱資源豐富,但能用于農業產業發展的土地存量非常有限。為此,紅塔區只有盤活有限的土地資源,著力推進“總部經濟”的發展,拓展總部經濟的內涵和外延。建立以高原特色蔬菜復合經濟模塊,將紅塔區建成滇中經濟圈對外服務的窗口,一帶一路上的驛站 ,企業成長的搖籃,萬眾創新的平臺,大眾創業的園區,信息延伸的網絡,從而實現一產、二產、三產相互聯動,構建面向東南亞,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農業。
2、將“中華農耕文化”所崇尚的生態、循環、再利用等發展理念,與時俱進的貫穿于現代農業的大發展。充分利用紅塔區的光熱資源優勢,緊扣玉溪市“春天溫暖、夏無臺風、秋高云淡、冬無嚴寒”的氣候特點,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立體農業、循環農業的建設,實施差異化戰略,率先實現農業生產的增長不以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為代價的智慧型農業發展。
3、抓產業融合。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推進玉溪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杭州北江集團現代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推進玉溪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莊,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餐飲、商貿融合發展。
4、抓基礎改善與主體培育。落實中低產田地改造、購機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農業政策性保險等政策導向。改造完善、新建一批農產品產地預冷、保鮮加工及冷鏈物流設施。大力培育蔬菜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打造一批生產型、加工型、銷售型農業小巨人。培育和打造紅塔區高原“名、特、優”特色蔬菜產品品牌,重視宣傳包裝,強化產品推介。
5、立足標準化園區建設,通過試驗研究與示范應用,篩選適宜我區季候條件的高原特色蔬菜新品種與配套技術措施。通過建立高原特色精品蔬菜標準化示范片、冷涼山區特色蔬菜核心區標準化示范片,做好技術指導、培訓、試驗、示范、推廣工作,促進各項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積極探索一套具有顯著推廣能力的高原特色蔬菜生產技術模式進行示范推廣,優化蔬菜種植結構,實現節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