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國家農業在線(Farmonline National)網站5月15日報道,一份最新報告發現,在澳大利亞,有4分之1的菜農被逼無奈,只能任由蔬菜爛在地里,原因是他們找不到足夠人手進行采摘和包裝工作。
該研究的項目負責人阿德萊德法學院的副教授喬安娜•賀維(Joanna Howe)表示,澳大利亞不能持續找到勞動力,由此產生的浪費對澳大利亞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她說:“澳大利亞被視為亞洲‘糧倉’,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工人能讓農產品走出農場、進入超場、出口國外,則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確實令人擔憂。”
這意味著菜農很難擴展種植規模,因為他們不確定是否能找到足夠的工人來滿足規模擴展后的需求。目前還沒能找到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解決這個行業的用工荒問題。
阿德萊德大學和悉尼大學研究人員將在本周發布新的研究,要求對打工度假計劃和太平洋季節性工人簽證方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解決用工荒和剝削弱勢勞動者的問題。
澳大利亞的蔬菜產業嚴重依賴“打工度假計劃”,其是澳大利亞低技能勞工的主要來源,在全球獨此一個。報道稱對打工度假計劃的依賴,不利于澳大利亞蔬菜產業的安全發展,也不利于勞工供應的可持續發展和蔬菜產業的規模種植。
研究調查了澳大利亞332名蔬菜種植者,發現其中有3分之2的菜農找不到低技能工人從事采摘、包裝和產品分級工作。在這些無法招到人手的種植者中,其中有63%的菜農,他們的蔬菜無人幫忙采摘。而這些人,只占受訪種植者的4分之1。
賀維博士說:“我們知道,簽證延期與簽證剝削密切相關。我們聽到很多種植者說,那些工人通常只停留88天,生產率低下,也不承諾在88天以后繼續留在這個行業。”
報道稱,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糧食安全和出口市場如此重要的蔬菜產業,卻嚴重依賴于這種臨時勞動力,這種狀況令人非常擔憂。很多本地工人都不愿做這件工作—地位低、報酬少、條件艱苦、工期非常短、沒有任何保障。臨時簽證途徑意味著背包客們只能作為水果、蔬菜采摘工或包裝工停留88天。
據報道,澳大利亞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該現狀正因為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脫離這個行業而變得更糟,而目前的簽證方案也沒有提供周全的解決辦法。
賀維博士說:“如果我們真的想要解決未來的用工荒問題,長遠對策是改革太平洋季節性工人方案,并將該方案擴展到太平洋以外的國家,如包括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在內的其它東南亞國家。”
悉尼大學商學院的懷特博士說:“要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其中一項便是要確保該行業的工人依法受到公平對待。克扣工資、虐待工人有損行業聲譽,也破壞了合法經營的種植者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