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駐中國上海領事館近日發布消息,一批經過保鮮處理的泰國榴蓮果肉在較早之前從該國的果園直飛中國消費市場,而所謂的“保鮮處理”,是指公司采用了鮮切榴蓮技術,等到榴蓮最佳的成熟時間進行采收,去皮后讓果肉進行特殊的工藝處理,在鮮切榴蓮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無害的有機纖維素膜,最后通過空運直送抵達目的地,解決了延長出口保質期以及榴蓮果肉品質的難題。
據悉,該批榴蓮來自泰國諾瓦娜有限責任公司,而所使用的鮮切榴蓮技術完全避免了榴蓮未熟采收,不能完全將淀粉轉化成糖分的問題,從而確保榴蓮的香甜程度仍屬最高。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處商務領事莊妮嘉表示:“這項技術解決了出口未成熟的榴蓮和劣質水果的難題”。此外,莊妮嘉也指出,通過這項新技術,榴蓮保質期也得以延長高達15天。通常,其他來源的鮮切榴蓮貨架期僅為3天,但利用此技術可將貨架期提高5倍。除此之外,因榴蓮皮重的緣故,去皮處理之后再包裝空運的榴蓮果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助公司節省一點物流成本,也在目的地消費市場為消費者和經銷商提供食用榴蓮的另一種選擇。
去年受到產量限制,泰國榴蓮出口中國并未完全滿足中國國內消費需求。泰方因此也借此機會透露,在今年將增大對華出口的榴蓮量。而目前當地果園產量有所增加,意味著出口量也將相應提高。泰國尖竹汶榴蓮社區企業種植協會主席非常看好今年泰國榴蓮在中國的走勢。他表示,今年泰國榴蓮產量相比去年有望總體增加10%、20%,但是如果遭遇任何自然災害現象,產量會相應減少,具體要過些時候才能準確判斷。此外,他指出,今年泰方也將嚴格控制未熟采收,確保泰國榴蓮出口品質維持在優良水平之上。
據了解,去年泰國榴蓮產量約59.5萬噸,中國消費市場也成為了該國榴蓮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其它出口國包括了韓國及日本,但以有機榴蓮為主)。中國水果門戶在昨日報道,來自越南泰國的榴蓮量在今年已大豐收,導致入境山東青島的榴蓮量增加了50%,市場價格下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