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今年我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全面啟動。從市農機局獲悉,今年許昌市對農機補貼資金的結算辦法等將作重大調整,核心內容就是改“暗補”為“明補”,變“差價購機,直補企業”為“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折)”。
當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許昌縣農機監理站,院內已經聚集了500多名來自各個鄉鎮的農民,他們拿著相關手續在耐心排隊報名。據許昌縣農機局副局長吳保根介紹:“今年補貼政策變化較大,農民購機積極性日益高漲。昨天就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群眾報名。”今年補貼機具種類包括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動力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設施農業設備和其他機械等12大類38個小類105個品目。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進行了調整,其中對糧油烘干機、壓捆機、水稻插秧機、免耕播種機、深耕機、深松機、耕整機實行敞開補貼。本著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滿足對玉米收獲機、秸稈綜合利用機械、保護性耕作機械、深耕深松整地機械和花生收獲機械的申購需求。另外,將農民合作社從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中單列出來,重點補貼。
據了解,今年許昌市下達首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4062萬元,合理分解到各縣(市、區)。我市對農機補貼資金的結算辦法等將作較大調整,將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折)”的資金兌付方式。相比以往的“差價購機”方式,農民在取得補貼資格后購置補貼農機具,須全額支付購機款,經農機部門與財政部門對補貼機具核實無誤后,將補貼款存入購機者的補貼存款卡(折)。
為了認真做好此項工作,市農機局、市財政局將對各縣(市、區)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程監督檢查,層層簽訂責任書,在補貼申請、審核與審批、公示與核實、監管與督察、檔案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誰辦理、誰負責,誰核實、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度,以確保這項強農業、促工業、惠農民的好政策在我市科學、規范、高效、廉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