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獲悉,為促進蔬菜工廠化栽培技術在國內推廣應用,4月13日,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成立的“蔬菜工廠化生產研發和示范中心”在小湯山特菜基地正式揭牌。中心將主要承擔技術推廣公益職能,建設國內首個集示范、推廣、檢測、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性蔬菜工廠化創新平臺。
蔬菜工廠化生產是拓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實現形式和城市“應急保障”功能的新出路。目前,國外發達國家設施蔬菜多采用以無土栽培為核心的工廠化栽培形式,具有周年高產、穩產和農業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的突出優勢。以荷蘭的番茄生產為例,平均每平米產量為60公斤,產值超過300元,具有較高的產量水平和生產效益。
據悉,北京市蔬菜工廠化發展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在栽培品種上,以番茄這一果類蔬菜為主,已引進20種國外新品種,單產每平米產量已達31.5公斤。為加快縮短與國外的差距,蔬菜工廠化生產研發和示范中心將通過引進、轉化并吸收國內外溫室蔬菜生產先進設備、產品及管理技術經驗,在中心進行研究、轉化和集成創新,建立適合北京地區生產的設施蔬菜工廠化生產技術體系,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出能力。
作為全國性設施農業創新平臺,將首先有助于推進京津冀地區的設施蔬菜向工廠化邁進。中心成立后,北京市將在技術、設備、人才等方面加快向天津、河北輸出和輻射。據了解,今年,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五花頭生態農業開發股份公司新建的一座2000多平米的現代化智能溫室,將作為首個京津冀蔬菜工廠化生產對接點,在栽培品種、育苗技術、栽培床架等種植方案和環境控制上,率先得到中心的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