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蘇山鄉石城居委會農民王海平,20多年來一直圍繞種養搞創新,已獲得了1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并利用自己的發明成果探索種養融合新模式——在“樹”上種植有機蔬菜,不僅降低了種養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
近日,記者來到王海平的養豬場,在一棟3層豬舍的屋頂上看到一個大棚,面積約2畝。小白菜種植在大棚里的“樹”上,一排排“蔬菜樹”井然有序,像是一片“森林”。大棚內非常干凈,沒有一點泥巴,令人賞心悅目。“這是我發明的立體式管道微灌蔬菜標準化種植裝置,高1.2米,2015年底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并已申報發明專利。”王海平說,“通過把生豬的排泄物深度發酵,并搭配沒有受到污染的土壤,然后放進種植裝置內種植小白菜,通過精準施肥、供水,控制小白菜生長。這樣種植的小白菜是有機蔬菜,每公斤價格在20元以上,還供不應求。”
今年49歲的王海平,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并通過中國農函大學到了一手過硬的種養技術。1995年,他開始規模養豬,2004年成立了都昌縣創意實業有限公司。養豬過程中,他積極探索新方法,建立了666—108養豬體系創新工程(6控6分6合,共108項內容),不僅有利于生豬疾病防控,而且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他的養豬場最多的時候年出欄生豬1.5萬頭。
為探索種養融合新模式,他大膽創新,先后發明了“一種豬舍的排泄物多級干濕分離裝置”“育肥豬自動定時定量給料裝置”“種植養殖混合型節能環保生態豬舍”等,并獲得4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種植養殖混合型節能環保生態豬舍”還獲得了發明專利。
他發明的立體式管道微灌蔬菜標準化種植裝置,經過2年來試種小白菜、辣椒等農作物,均取得了成功。采取這種裝置在大棚里種植蔬菜,單位面積是普通大棚蔬菜的4至6倍,效益還更高。“根據不同的農作物配置不同成分的土壤,通過這一裝置精準施肥、供水,全程控制農作物生長,不僅沒有任何污染,而且節約土地、節肥、節水、高效。”王海平對自己的發明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