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在2020年應采取直接撥款的方式,并與農村發展支持計劃相結合,為數字化的推廣做準備。
農產品需求增加與環保要求提高促使政策制定者去尋找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創新模式。部分利益相關者認為,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應當充分利用“數字革命”,數字化或精細農業概念會在2021-2027年的共同農業政策討論中成為焦點。
精細農業是以優化投入管理為基礎的,所謂投入管理指的是對農作物的實際需求。精細農業使用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技術,包括衛星定位系統如GPS以及互聯網管理作物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簡單來說,精細農業能夠使農民注意到日常工作中的細枝末節從而使農民的貿易活動更有效率。
歐盟委員會的通信網絡內容和技術總司和農業部目前正著眼于實現農業的數字化。AIOTI是關于智能農業領域的一項大規模的試點計劃,該計劃將得到3000萬歐元的資助。由此歐盟農業部門可以在資金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數字化飛躍”。
尋找創新思維
共同農業政策中存在以創新思維為驅動的計劃,該計劃名為“農業生產力與可持續的歐洲創新伙伴關系計劃”(EIP-AGRI)。這項計劃的根本目的是要創建2020地平線計劃與農村發展支持計劃之間的聯系,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EIP-AGRI計劃中,各方參與者致力于建立一個“運營組織團體”,其目的在于尋求創新方法解決地區性難題。最近一個在主流精細農業方面名為EIP-AGRI的社團組織發現數字化農業存在著一系列挑戰。報告指出,精細農業需要各方參與人的合作,還要培養能夠將創新用于實踐的顧問。大多數農民認為精細農業對于小農場而言并不會產生利益,因此區域性的培訓顯得至關重要。報告中提到,目前歐盟中采用精細化農業的主要還是中歐與北歐的大農場主。至于南歐,面對的是農業經濟下行壓力和缺水的問題,因此精細化水利技術才更為重要。Yara化肥公司公共事務與行業關系部負責人Jean-Paul Beens認為雖然目前已經具備了解決方案,但也缺乏實際的應用。Beens認為鑒于歐洲農業的差異性,應當對成員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呼吁成員國支持國家創新伙伴關系計劃(NIP),該計劃可以使歐盟精細農業更有效率、更具可持續性。他以瑞典為例,提到瑞典對于精細農業工具的應用(如N-傳感器)被列為EIP最終報告中的最佳實踐案例。
寬帶基礎設施
歐洲農業機械工業協會(CEMA)提出,充足的寬帶基礎設施是歐盟農業領域向數字化演變的先決條件。CEMA秘書長認為,寬帶訪問在歐盟許多農村和人口稀少的地區嚴重滯后,必須著力避免城鄉間的“數字化割裂”,要盡力實現歐盟將在2020年讓農業企業和作坊擁有30MB/s連接帶寬的目標。
Yara化肥公司利用互聯網系統準確地進行肥料使用。Jean-Paul Beens告訴歐盟動態網說,只要農民身邊有網絡,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工具實現自動化,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民將他們的土地數據上傳至公司的APP中,就可以更加快捷地購貨或者給拖拉機加油。
數字化技術
CEMA認為,農業領域與農村地區的數字化進程演變首先需要數字化技術。然而隨著農民的老齡化(歐盟中僅由約8%的農民年齡在35歲以下),新技術的引進會導致農業行業的“脫軌”。基于此,CEMA認為數字化技術應當使農業領域的工作更富有吸引力才能吸引人才進入農村地區,同時要利用公共政策來支持農民進入和投資數字技術領域,2020年后的共同農業政策會起到重要作用。高級顧問Luc Vernet也有著類似觀點,他認為任何的突破性實踐都是由開拓者來應用的,比如90年代的有機農業技術,但是要充分考慮技術的潛在可能與歐盟農業行業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由不同規模的農場所決定的,農民需要合理的政策支持來抵御風險。
對于Yara公司而言,數字化技術的引入如同電腦技術被第一次引入一樣,目前該技術的基本功能已實現但是潛在的功能仍需探索與掌握,許多農民購買了數字化設備卻不能完全使用其功能。Yara公司還要考慮技術的標準化,許多供應商提供的技術相互之間是不兼容的,因此標準化的實現也是一種挑戰。
2020年的共同農業政策
歐盟的政策制定者與利益相關者已經著手討論2020年后的“共同農業政策”(CAP)。一項文件顯示,歐洲農業機械工業協會(CEMA)建議歐盟的政策制定者應提供更多的直接撥款和農村發展支持計劃以促進新技術的實現。該文件同時提到,應當重建與“共同農業政策”(2007-2013)第68和第69項條款類似的一種機制,即成員國拿出10%的直接預算來做具體計劃,旨在提高農業土地的生產率。這種機制既可以是直接撥款(預算中的5%-10%),也可以將未用完的預算用以農村發展計劃。
同時,歐洲農業機械工業協會(CEMA)也表示,在下一階段的CAP(2021-2027)應當投入更多的預算(約占總預算的15%)進行農業領域的研發。
“生產率紅利”成為了這種綠色方案的一部分。生產率紅利,簡單來說,就是農民通過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實現生產率的增加。Adam認為這種紅利應該在農業全要素生產率(TFP)下來估算,TFP涉及到土壤、水以及管理投入等要素。
Farm Europe網站認為歐盟農場的收益率較低,因此數字化農業應當得到投資和政策的雙重支持。Vernet認為共同農業政策(CAP)應當以不同方式鼓勵新技術投資,歐盟把數字化技術看作是對氣候目標的一種有效方式,他還提到CAP應當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案幫助農民承擔風險。除此之外,歐盟還應設計一些其他配套的細化執行方案。
觀點
歐盟動態網評論員Thomas Begon認為,為了能夠發展穩固而又有彈性空間的數字化農業,歐洲的農民需要建立全球化的3G和4G移動數據網絡以便連接所有的農業裝置與軟件。協作理念被引入農業實踐,通過培訓合作顧問協助農民采用新技術,就如同過去法國的合作顧問協助農民引入油菜一樣。
背景
精細農業是以優化投入管理為基礎的,所謂投入管理指的是對農作物的實際需求。精細農業使用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技術,包括衛星定位系統如GPS以及互聯網管理作物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數字化技術的使用會幫助農民充分考慮到日常工作的細枝末節從而更有效地管理農場。精細農業可以有效使用化肥與農藥,在增產的同時又可以保護土壤和地下水,增產和減少能源損耗就可以同時實現。通過使用互聯網傳感器,農民可以定向使用化學肥料對具體區域施肥,從而減少了化學肥料的使用,同時又保護了環境。與之相反,傳統的農業實踐會對整個農田區域進行灌溉、施肥、殺蟲和除草而忽略了農田間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