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羽葉甘藍是從歐洲引進的,從目前種植的情況來看,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可達到6000斤,羽葉甘藍獲得圓滿成功。”重慶市無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田丹奇介紹說,我們之所以選擇在潼南區桂林蔬菜基地試種,是看好這里的氣候、水源、土壤和當地菜農的種植技術。
田丹奇說,羽葉甘藍是十字花科地植物,是食用甘藍包菜的園藝變種,為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在歐洲普遍栽培。近幾年,我國從美國、日本、荷蘭等地引進,因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B2及多種礦物質,特別是鈣、鐵、鉀含量很高,其營養價值遠高于普通甘藍,多作特種菜栽培。
此外,由于有些羽葉甘藍品種葉色鮮艷美麗紅、黃、綠相間,皺縮特殊、形態各異,用來裝飾宴會餐桌,布置城市公園和大型花壇,美化中心廣場和商業街面,因此,又被廣泛用于觀葉栽培。所以,羽葉甘藍是一種觀賞兼食用型的作物。
能觀賞可食用
羽葉甘藍既能觀賞又可食用,因含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健美、減肥的理想食品,一上市就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
“羽葉甘藍色澤鮮艷,白色、黃色、紅色、紫紅色、灰綠色,五顏六色,太漂亮、太好看了,很喜歡。”在桂林蔬菜基地,參觀的市民對這里種植的羽葉甘藍贊不絕口。
“喂,是田總嗎?請準備1000盆羽葉甘藍,我們廣場要擺花壇,急需要用……”
“田總,我們寺廟要開廟會,要用羽葉甘藍扮靚寺廟,請無論如何先給我們發貨,貨到付款……”
春節前后,田丹奇每天都要接到很多這樣的求購電話。“羽葉甘藍太好賣了,我們有些忙不過來。”他開心地說。
畝產值上萬元
“孩子們太喜歡吃羽葉甘藍了,我家買了幾盆放在陽臺上,既美化了陽臺,又體驗了種菜的快樂。孩子們時常圍在羽葉甘藍旁,查看甘藍生長,增長了不少知識。”潼南城區市民邱麗玲說,待到羽葉甘藍成熟了,就炒來吃或涼拌,無污染的羽葉甘藍,吃著讓人放心。
“羽葉甘藍好種,但管護麻煩,需花費一些精力。我們第一批種植了6畝地,食用的甘藍賣10—15元/斤,觀賞的甘藍賣30—50元/盆,畝產值上萬元。”田丹奇說,種羽葉甘藍是個增收致富的好項目。今年,我們將規模化種植羽葉甘藍,并打造成農旅融合觀光的示范點,既賣景又賣菜,帶動附近菜農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