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發布2016年秋糧成本收益調查分析。經過對全省40個縣(市、區)120個鄉鎮600個農戶的秋糧成本的調查結果表明,2016年河南秋糧種植成本及出售價格基本穩定,秋糧主要品種玉米單產的顯著降低使得種植收益繼續下降。
生產成本穩中略降。調查顯示,2016年被調查農戶種植秋糧的畝均生產成本為445.0元,和上年的448.1元相比,畝均減少3.1元,降幅為0.7%,總體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態勢。其中,由于農資價格下降,引起物資費用同比下降2.1%;生產服務支出上漲1.1%;人工成本畝均156.2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畝均收益減少。此次調查中玉米和稻谷種植面積占秋糧種植總面積的98%,因此玉米和稻谷的收益情況基本能夠反映出全省農戶種植秋糧的收益水平。2016年我省秋糧平均畝產為343.5公斤,比上年減2.9%,其中玉米和稻谷平均畝產分別為352.3公斤和551.8公斤,和上年比,玉米畝產減4.7%,稻谷畝產增2.2%。
按照10月份全省玉米大量上市時的市場平均收購價格1.74元/公斤和國家不變的稻谷最低保護收購價格2.76元/公斤測算,2016年全省農戶種植玉米和稻谷的畝均產值分別為613元和1523元,和上年比,玉米畝均產值減2.4%,稻谷畝均產值增2.2%。扣除各自的生產成本后,玉米和稻谷的畝均生產收益(產值-生產成本)分別為183.6元和983.3元。
按調查戶玉米、稻谷種植面積占秋糧種植面積的比重進行加權測算,2016年全省農民種植秋糧的畝均生產收益為297元,和上年的304.3元比減少7.3元,減幅為2.4%。這是我省農民秋糧種植收益在上年大減39.7%的基礎上再次減少,秋糧種植收益連續兩年減少,在近十年內還是第一次。
統計資料表明,2004~2015年,河南省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雖然今年有所減少,但仍屬歷史第二高產年份。隨著全省糧食的連年增多,糧食供給呈現生產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糧食在品種結構和品質上不能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要求,導致糧食供需錯位,糧價走低,種糧收益下降。因此必須加快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加糧農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