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貴州印江:村莊“嫁接”聯手致富

   日期:2016-12-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3    評論:0    
  8月的傍晚,山窩里炎熱依舊。29歲的代方琴是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朗溪鎮昔蒲村村委會的副主任,卻幾乎整天在隔壁的三村村“轉悠”。
 
  巍巍大山之間,難得一塊整片的土地。路邊一塊廣告牌標明“方琴精品水果育苗場”,120畝的苗圃基地里有紅香柚90萬株、西桃30萬株,另有若干其它品種。
 
  走到田坎,記者看到20多位農民在外地專家指導下,正忙著果木嫁接事宜。“這是個技術活兒,面積大了,人手不夠就要從湖南請。”代方琴望著前年栽下、已經有一人高的桃樹苗說。
 
  19歲那年,她就北上打工,做過服務員、車間工人,在異鄉慢慢站穩腳跟。不過,“漂在外邊不長遠,看到小時候的石旮旯變美了,還是想父母、想回家。”
 
  代方琴的家鄉印江縣朗溪鎮,地處武陵山區腹地,“九分石頭一分土”,坡陡路險、缺少稻田。而昔蒲村和三村村更是互為多年的“窮鄰居”。
 
  但后來,短短幾年,昔蒲村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一條瀝青的快速干道穿村而過,漫山遍野種滿果樹;村民的樓房整齊排列,儼然一個小城鎮模樣。
 
  昔蒲村黨支部書記田井付說,全村經果林面積有將近2000畝,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出售。此外,還發展蔬菜、烤煙種植和農家樂等,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去年人均收入達7000余元。
 
  相比之下,閉塞的三村村更加滯后了。全村以傳統種植為主,2014年人均純收入才2000多元,還被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如此差距,讓駐村的縣委辦干部任林一來就開始深思。
 
  “一邊擴大發展,面臨土地零散的局限;一邊偏遠落后,發展水果意識弱;何不將兩個村‘嫁接’起來,一起抱團發展呢?”在多次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最終一條“強村帶弱村”的幫扶思路躍然紙上。
 
  在多方撮合下,三村村和昔蒲村決定分別拿出20萬元、26萬元的上級扶貧資金,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及苗圃基地;兩村的黨支部也聯建起來,遇事兒就坐下來,開會研究土地流轉、市場銷路等發展中的情況。
 
  印江縣扶貧辦特色產業辦主任吳紅強介紹,苗圃基地解決了當地19名群眾的就業,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工資。2015年產值達到78萬元,20余戶貧困戶參與分紅,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200萬元。
 
  “就像嫁接才能產生優質苗一樣,這個村子作‘穗條’,那個村子當‘砧木’,一起聯手,脫貧路才能越走越寬。”吳紅強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