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臨安:夏秋茶開發空間大 如何開發夏秋茶資源

   日期:2014-10-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1    評論:0    

  夏秋茶有沒有效益?許多茶農認為,夏秋茶葉采摘成本高,而且制成后,市場上也少人問津,何必去做吃力不賺錢的事。

  臨安市主要生產綠茶,從消費習慣看,一般只喝春茶。在臨安市近3個億的茶葉總產值中,夏秋茶比例只占到10%。但是,今年浙江省農業廳的調查分析顯示:全省夏秋茶產量為8.18萬噸,比去年增19.1%;產值達28.9億元,比上年增27.25%。和全省茶葉總產量與總產值的緩慢增長作對比,可看出夏秋茶正在成為茶農收入的一個新增長點。

  這說明,夏秋茶其實很有開發價值,只是結合臨安市實際,應該如何開發呢?

  夏秋茶開發空間很大 制作大宗茶薄利多銷

  於潛鎮南山村有大片有機茶茶園,屬于臨安東方茶研所。茶園里,工人們通過機器采收夏秋茶,每人每天能采上千斤,相比人工采摘一天10來斤,效率高得多。像這樣一次大量采摘和制作的茶,茶業界叫做大宗茶。

  “夏秋茶這塊,我們以出口為主。出口靠走量來盈利,人工采摘來不及。”東方茶研所每年出口茶葉400多噸,是臨安市最早涉足有機茶的企業之一,董事長袁少華在1998年拿到國家環保總局的有機認證,2000年獲得歐盟和美國農業部的國際有機認證,從此打開了出口之路。

  雖然袁少華做的是有機茶,但是出口價格卻并不高,平均每公斤14元,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出口許可證。“辦理出口許可證,對場地、包裝等都有要求,要滿足這些條件,我們的資金缺口有幾百萬。”袁少華承認茶葉價格因此被壓低了,他們只能賣給外貿公司,少賺一部分利潤。

  有出口許可證的臨安茶葉企業只有兩家,其中之一是臨安九誠茶業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銷售額4500噸,主要銷往日本、非洲和歐美。該公司董事長武國強告訴記者,他們的平均出口價格是每公斤9美元,最高的每公斤16美元。雖然都不是有機茶,但是價格和利潤都不錯。原因除了擁有出口許可證,還在于他們的品種較為多樣化,比如花果茶和烏龍茶,比袁少華的片末茶,附加值更高。

  “國外收購茶葉并不都要求有機,但對‘農殘’的控制越來越嚴。國際有機認證是個門檻,有了這個證,路會更寬。”市農技中心經作站站長丁潔平這樣分析認為。

  雖然幾家茶葉企業的出口數量看起來很大,但是茶葉原料來源不全在臨安境內,所以夏秋茶產值大部分并不體現在臨安市相關報表上。本地夏秋茶資源,尚待開發。(本文轉自“西湖龍井資訊平臺”)

  名優茶:紅茶路線

  夏秋茶用于生產大宗茶,在臨安市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起步。但用于生產名優茶,還是這幾年的事,這和市場上紅茶的走熱有關。

  “綠茶講究鮮爽度,紅茶則要求醇厚。夏秋茶的茶多酚含量高,比較適合制作紅茶。”丁潔平還說,臨安市高山群體種茶樹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符合制作優質紅茶的要求,但在加工技術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臨安香雪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妙火攻克了技術難點,開發了新產品——扁形紅茶,命名為“龍井紅茶”,現在是他公司的當家產品。“我們的制作標準是一芽二葉,還注冊了商標。”唐妙火說。

  名優茶,顧名思義就是著名或品質優良的茶。前些年,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受高消費觀念的影響,茶農茶企往往致力于生產加工名優茶中的高檔禮品茶。直到今年,名優茶仍在領跑整個產業,但高檔禮品茶在茶葉總產值中的比重開始降低。

  “今年我們制作的春茶是1.2萬斤,夏秋茶已經超過春茶,達到2萬斤。”唐妙火介紹,為了開發夏秋茶,公司早在2009年就購入了采茶機,用于抵銷人力成本上漲和效率低下。“夏秋茶采摘的人力成本并不低于春茶,比如夏天氣溫高,工人住房晚上需要開空調;因為天氣炎熱,還有馬蜂、毒蛇的威脅,采摘效率要大打折扣。”說到這里,唐妙火嘆氣又搖頭。

  但是春茶采摘只有30多天,夏秋茶卻能一直采到10月底,考慮到整個產業周期的大大拉長,唐妙火覺得夏秋茶還是有利可圖。

  不但如此,唐妙火還動起了開發茶葉延伸產品的念頭,比如茶保健枕頭、汽車空氣清新劑、茶年糕等。開發此類產品,對茶葉的品質要求不是很高,而對技術要求卻不低,比如如何研制成超細粉末、萃取茶多酚等,這是一條深加工之路。“夏秋茶加工得好、挖掘得好,市場同樣廣闊。”浙江省茶葉行業商會會長毛立民這樣說過。

  從今年春茶的產量測算,臨安市夏秋茶還有至少2500噸的產量可挖掘,如果按每公斤20元的大宗茶價格來算,就是還有5000萬元的增收空間。假如能開發成名優茶,或深加工產品,其前景更令人期待。

  身處寶山不識寶,未免是莫大的遺憾。既已識得寶藏,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我們是否還要空手而回呢?

  抓住夏秋茶 開發新機遇

  臨安市共有38家茶葉企業和合作社,多為小微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針對這個現狀,農業部門一直想方設法挖掘增收空間,比如改良茶樹品種、打響本地品牌等。

  夏秋茶開發被提上議事日程在臨安市還是新課題,但在省內和其他縣市,兩年前已有探討。今年年初,臨安市第二輪茶產業五年行動計劃里,將夏秋茶開發、深加工之路,列入綱要,這是個發展的契機。

  大宗茶以前不受重視,因為它和廣大茶農的關系不緊密,一般由茶葉企業運作。在茶葉從禮品消費向大眾消費變化的當前,生產大家都消費得起的、口感好的茶葉,又重被認可,這是價值回歸的一種體現。

  當然,隨著高檔名優茶的價格回落,部分有消費能力的老百姓仍舊對它青眼有加。名優茶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商品,其主導位置難以撼動。

  所以,薄利多銷的大宗茶和附加值高的名優茶,可以是兩條腿走路,不但走得更穩,還可以起到充分開發夏秋茶的作用。這個觀點并不新鮮,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會忘記這點,而一窩蜂地去啃最大的那只蛋糕,對別的蛋糕視而不見。這并不僅僅發生在茶葉領域。

  隨著技術的更新、觀念的轉變,傳統領域也會迸發新的增長空間,要抓住這個機遇,需要我們也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技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