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六茶共舞” 浙茶飄香

   日期:2016-12-1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0    評論:0    

  茶葉是浙江最具優勢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之一。據省有關部門統計,2016年,全省茶葉總產量17萬噸,總產值171億元,與去年相比,產量基本持平,產值增長3.01%。

  數據的背后,是近年來浙江省主管部門和廣大茶農為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付出的努力,盡管如此,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仍有待補齊。那么,如何進一步補齊短板,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省農業部門認為,確立“喝茶、飲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的“六茶共舞”理念,做長做強產業鏈,既是浙江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也是進一步補齊短板、推進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打響品牌 創新銷售

  浙江茶葉品牌的創建工作歷經數十年。上世紀80年代,浙江省就從知名茶葉品牌著手有計劃地打造浙江茶葉品牌。目前,浙江茶葉已擁有“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一大批在國內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與此同時,茶葉品牌群體也正在形成,影響力日益提升。

  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外桐塢村茶農李強,是個土生土長的“茶二代”。作為新一代茶農,李強接手家里的茶葉生意后,就以年輕人特有的思維,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對家里的“祖產”進行了“翻新”。“外桐塢村有520畝左右茶園,我家有3畝多,今年,我家生產的春茶全是我賣出去的。”李強告訴記者,在銷售茶葉時,外包裝印上村里統一的‘畫外桐塢’品牌logo,再設計了2克一包、3克一包的小茶包、抽屜式茶盒包裝,只要寄出一點小樣,人們就會下單,并形成了固定的消費人群。

  提起玉環,人們自然會想到“玉環文旦”。近年來,隨著玉環火山茶的崛起,“火山茶”已成為玉環的一張新名片。2011年4月,集生產、科研、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玉環縣石峰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實行“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經過兩年努力,公司已擁有“龍額火山茶”“石峰山火山文旦”等注冊商標。2014年8月,玉環火山茶榮獲第三屆“國飲杯”中國茶葉金獎,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名茶。

  據記者從省農業廳了解,為進一步打響浙江茶葉品牌,五年來,浙江省先后在哈爾濱、南京、太原、鄭州、西寧等地舉辦茶博會,累計接待客商1.7萬家、消費者28萬人次,現場對接茶商1300家,達成合作意向2.7億元,20多個地方品牌通過推介在這些城市落地。

  吃喝游樂 茶園百變

  騎著單車穿行于松陽大木山茶園,道路兩旁修剪整齊的茶樹綠意盎然,讓游客身心愉悅。觀光、品茶、體驗制茶,休閑、購物、運動健身……如今的松陽縣茶產業,已將一二三產巧妙地融為一體。近年來,隨著工商資本的介入,茶葉的休閑、旅游、養生及體驗功能得到拓展,涌現了包括杭州梅家塢、臨海羊巖山、松陽大木山、安吉溪龍鄉、龍泉金觀音、開化茗博園、諸暨十里坪、蒼南五鳳香茗園等一批茶休閑養生點。

  賞茶別有一番情趣,吃茶也在浙江玩出了新花樣。走進紹興市富盛鎮御茶村的生產車間內,入鼻的是滿屋的芬芳茶香。御茶村茶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呂慶中介紹說:“近年來,御茶村優質抹茶茶園面積持續增加,可以吃的抹茶訂單大幅增長,2015年,抹茶銷量達400噸,中國抹茶大王正在成為世界抹茶大王。”茶葉由“喝”到“吃”,身價大增。記者了解到,品質較好的抹茶,一公斤可以賣到400元左右,最好的一公斤超過萬元。如今,一個以“產業+文化+旅游”為定位、以御茶村為中心輻射周邊3.5平方公里的“抹茶小鎮”正在全力打造。

  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長做強產業鏈。通過引導茶企業參與深加工產品開發,全省茶葉深加工得到較好發展,2015年,全省用于精深加工的茶葉達10.8萬噸,從事茶葉深加工的企業達55家,產值達18.97億元。

  機器換人 走出新路

  清明節前后,浙江省茶園經營者既喜又憂。喜的是采茶季陸續開始,豐收將至;憂的是采茶工日漸緊缺,即便能請來,價錢也是逐年攀升。在采茶工緊缺和人力成本提高的情況下,“機器換人”為浙江省茶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支撐。

  磐安縣依山茶廠原先以生產香茶為主,春茶采摘時,他們選擇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嫩度的鮮葉加工工夫紅茶。加工工夫紅茶對鮮葉的嫩度要求高,雖然其售價比香茶要高,但由于人工采茶成本高,工夫紅茶并沒有成為依山茶廠的主打產品。采用機采鮮葉分級分類加工技術后,他們用經過分級處理得到的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嫩度鮮葉制作工夫紅茶,其余的大葉加工香茶。這樣一來,每公斤鮮葉可為茶農增收1.36元。

  新昌縣紅旗茶葉公司的車間里幾乎見不到工人的身影,幾套大型流水線加工設備成為絕對主力。人們只需要把茶葉原料放在機器入口,然后由機器自動殺青、炒制坐扁、滾筒揮干,不一會就可以從出口處收獲干茶。“一臺機器一小時能把200公斤原料加工成50公斤干茶,此前,一個工人一天只能生產1.5公斤干茶,‘機器換人’的效率可見一斑。”

  據了解,浙江省自2013年啟動標準化名茶廠建設,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支撐、示范推廣等,三年共建成“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管理規范、品牌突出、規模生產、效益明顯”的省級標準化名茶廠94家,有效地推動了浙江省名優茶加工升級。至2015年,全省已有37個縣的101家茶企、140條生產線投產,年加工能力達1萬噸以上,實現產值17.59億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