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南應如何推進沿江現代農業發展?

   日期:2014-05-09     來源:新華網    瀏覽:408    評論:0    
核心提示:  湖南省沿江環湖區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糧食主產區之一。專家建議,湖南在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可以充分利用農業


  湖南省沿江環湖區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糧食主產區之一。專家建議,湖南在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加快建設集生產加工、研發創新、儲備交易于一體的國際化大型農業產業化基地。依托黃金水道完善現代農業物流體系,促進農業各類資源要素的匯聚流動,帶動沿江農業產業轉移和產業聚集,并以此推動產業優化布局。


  ——在洞庭湖區建設沿江現代農業示范區


  洞庭湖區是全國最重要的農產品基地,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棉花、油料、淡水漁業產量分別約占全國的1.5%、2.3%、6.4%、4.7%和7.8%,已形成優質糧棉油、果蔬、畜禽、水產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擁有261家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明賢認為,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及養殖基地和湖南最發達的經濟區域,洞庭湖區具有土地、氣候、水資源和勞動力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在洞庭湖區先行建設規模大、標準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有利于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于區域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認為,選擇洞庭湖區域,整合各種資源,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高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切實加大扶持農業機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導向,農民和農業經營服務組織投資為主體,社會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業機械化投入機制。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在良種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湖南農業發展,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推升湖南農業產業化水平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對推進糧食產能工程建設,鞏固全國“糧倉”的基礎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三市都在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岳陽的屈原區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第一批十大核心示范基地,益陽的南縣現代農業示范區也獲得顯著成效。常德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進展迅速,培育了如“大湖股份”“金健米業”“萬福生科”等帶動力強的加工龍頭,推出“城頭山葡萄”“安鄉生態魚”“石門柑橘”等一批品牌,使“品牌化”這一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成為打開市場、提升效益的金鑰匙。


  ——依托黃金水道完善現代農業物流體系


  專家指出,長江經濟帶是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確定的區域發展戰略,寄希望通過發揮水路運輸大容量、低成本的優勢,實現資源要素的充分的交流、經濟結構的互補融合。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鍵和前提,是實現交通的便利化,通過資源要素的互通,實現經濟的聯通。


  據湖南省發改委介紹,全省有163公里沿江岸線,擁有一批重要的內河港口,流域的天然聯系,加上湖南省背靠珠三角,在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良好條件。湖南可以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加速并入長三角,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專家認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農產品及其高附加值制品需求旺盛,為湖南優化農產品結構、拓展農產品銷售空間提供了新契機。同時,隨著地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相應的資金和產業正在發生轉移,有利于湖南借助外部力量加快自身發展。


  專家建議,充分發揮湖南區位優勢,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建設完善現代農業物流體系。在環洞庭湖地區建設以水陸聯運為重點的大宗農產品物流集散區。洞庭湖區水網密布、水運發達,同時處于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群腹地、主要消費市場過渡地帶。通過完善流通、構建市場、倉儲加工,可以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綠色農產品、水產品供應集散地。


  業內人士指出,發揮岳陽臨港經濟優勢,建設糧食、棉花、肉類、水產品專業碼頭和倉儲配套設施,建成大宗農產品國際自貿區;建設環洞庭湖糧食應急儲備庫和批發市場,重點保障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的不時之需;在岳陽、株洲、衡陽、懷化等重要樞紐,建設區域性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


  ——現代農業發展須堅持以生態為基、富農為本


  湖南省政府經濟研究信息中心巡視員郭輝東認為,發展沿江農業必須從與水爭地轉向主動退讓與水和諧相處,保持湖區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湖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按照湖區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的特征,依靠現代生物技術,用物質能量大循環的觀點指導湖區濕地經濟開發,形成各種物質投入和水、土、光、氣、熱資源的科學配置,加速發展具有水鄉特色的生態農業。


  郭輝東認為,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也是全球重要濕地生態保護區。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在基礎位置,做足做好水的文章。


  專家認為,發展沿江農業需要加強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加強主要圩堤和河道治理,完善灌溉排澇系統;推進“退人還湖”工程;實行嚴格的污染防治政策,全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濕地恢復治理力度;加強林、草業生態體系建設,形成密布城鄉、點線面結合的綠色屏障,進一步增強生態系統功能。


  專家認為,沿江環湖區域長期以來以農為主,一直是“三農”問題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區,像湖南省的環洞庭區,有1200萬農業人口,農民增收難、致富難,城鎮化率也一直低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加上湖泊、河洲釘螺孳生,長期困擾湖區的血吸蟲病防治、人畜安全飲水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湖區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難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因此,長江經濟帶建設必須把改善沿江群眾生活條件作為首要任務。(記者 帥才 謝立言)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