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袁隆平:北緯30°的蘄春雜交稻種出了奇跡

   日期:2016-11-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3    評論:0    

  11月6日,地處北緯30°的蘄春,陰雨初晴,天高云淡。

  上午9時,風塵仆仆的車隊,一路駛進湖北蘄春縣八里湖辦事處糧種大隊雜交稻連片種植示范區,人們簇擁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從車上下來,緩步走進一望無際的稻田里。當老人看到藍天白云下那翻滾的稻浪時,欣慰地笑了——

  這位老人就是年屆86歲,在國內國際上都享有崇高聲譽的雜交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此次蘄春之行,是專程為“南方一季+再生稻超高產攻關”項目成果測產而來,也是為再生稻的畝產“摸家底”而來。

  在蘄春縣委書記趙少蓮等人的陪同下,袁隆平緩步行走在田間的機耕道路上,一邊聽取縣農業局局長樂有才的介紹,一邊興致勃勃地視察雜交稻的豐收景象,在一丘稻田處,這位老人接過從田間采取的一株稻穗,看了又看,聞了又聞,還傳遞給身邊的農業專家們一一端詳。大家看到沉淀淀的稻穗,發出了開懷的笑聲。

  現場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奔馳,正在為核實雜交稻的畝產而搶著收割田間的稻谷。專家在收割完的一塊稻田里,用標尺正在田間測量長度和寬度,求出實際畝數,再對收割裝包的雜交稻進行現場測算產量。

  “一種兩收好,解決農村勞動力外流、鄉村老齡人種田難問題,節省了七個方面的投入,不簡單。”當聽到樂有才介紹兩收再生稻的種糧模式后,袁隆平連連稱贊:“蘄春地處北緯30°~32°,能在種一季雜交稻的基礎上,發展到一種兩收的高產再生稻,這是一個創造,這是一個奇跡!”

  據了解,蘄春縣農業局從2004年開始對雜交稻轉化再生稻種植研究并實踐。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驗,終于試驗成功了蘄春再生稻科學種植模式,取得了一種兩收畝產1196.1公斤的好成績,其中,頭季稻743.7公斤,再生季452.4公斤,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推廣應用。

  袁隆平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狀態很好,看到了示范片區的一派豐收景象后,興致更濃,接著又驅車來到了種 糧大戶王群的200畝”超優千號”雜交一季稻試驗基地。通往這片稻田只有在凸凹不平的田埂上行走,樂有才等人攙扶著袁隆平,走向了試驗田頭。有人又隨手從田間拔出一蔸稻穗,放在田埂上,袁隆平及隨行的專家們看了,喜上眉梢。袁隆平對這塊田的畝產作出了評估“畝產當在800公斤以上”。

  良種大隊71歲的張守信告訴袁隆平,他家有5口人,來自于漢川縣,已經落戶這里7年了。今年種了5.5畝再生稻,今年的頭季稻現割現賣了7500元,他說:“我是嚴格按照科學插秧的方法,每顆只插2粒谷苗,最后長出了25根秧來,這頭季稻由原來的一根,最后發展成了秧苗一族,每一顆稻谷就賺了24株,真是叫節約成本呢。每畝田除去一切用度,純收入在1500元左右,值!”

  良種大隊支部書記鄭發全介紹,全村稻田面積910畝,其中,中稻450畝,畝產700公斤,再生稻460畝,每畝兩季產量共1200公斤。都是現割現賣,每畝投資1100元,總收入在2400元以上。

  經專家組按頭季機械收割和人工收割兩種方式隨機選擇了周銀生、張守信、裴有元三戶的三塊田稻谷,采用聯合收割機進行實割測產的結果是:頭季稻人工收割再生稻的平均畝產是509.7公斤,頭季稻機械收割的平均畝是394.95公斤。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