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中國聊城農產品產銷對接會暨第二屆水城金秋綠色食品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山東聊城市“中國蔬菜第一市”稱號。
2013年全市瓜菜菌播種面積達到365萬畝,產量1553.8萬噸,產值175億元,居全省第一位。2014年1-6月份,全市瓜菜菌面積249.1萬畝,總產達到901萬噸,產值達到120億元。2014年預計瓜菜菌播種面積370萬畝左右,總產1600萬噸以上……我市蔬菜產業取得如此突飛猛進的成果,得益于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全國最大的綠色安全蔬菜生產基地”為目標,以發展合作化種植和推進產業化經營為切入點,加快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高端種植基地建設。我市蔬菜產業以品牌綠色化、高附加值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加速度。聊城市正以工業化思路切入,全面拉開蔬菜業產業發展的大格局。
龍頭高昂 經營體制煥新生
陽谷盛世鄉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727戶、種植蔬菜大棚1010個。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機制,合作社實行 “四統一”模式進行規范化管理,立足精致農業發展方向,除滿足社員蔬菜大棚種植需求外,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有力帶動了社員增收致富。
發展現代蔬菜業,首要的是培育蔬菜產業的龍頭企業,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我市通過土地流轉,加大結構調整工作力度,促進了全市蔬菜產業趨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莘縣今年新增1.2萬畝日光溫室、大拱棚;冠縣冠豐種業與青島特銳德投資16億元建設了千座光伏食用菌大棚,店子鄉建設的靈芝文化產業園已經動工;開發區北京致遠現代農業示范園高標準設施栽培建設完成,東昌府區億灃超市在鄭家鎮建設了億灃現代蔬菜產業示范園,計劃流轉土地1萬畝,走出一條農超對接發展的路子。
品牌先行 綠色引擎撬市場
“咱陽谷縣的‘先運牌’‘歪嘴牌’‘聊陽牌’朝天椒都已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被評為綠色食品,使咱高廟王鄉的朝天椒真正有了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高廟王鄉的辣椒合作社通過走品牌化、標準化的路子,全縣辣椒種植戶走上了幸福康莊大道。
近年來,聊城市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持續把品牌創建、提高農產品質量作為全市農業的重點工作,2013年首次將品牌創建獎勵辦法寫入市委“一號文件”,并確立了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安全食品生產基地”的目標,加大了“三品一標”產品認證,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食品引領農業品牌化、標準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成功之路。截至8月底,我市“三品一標”已獲得認證的產品個數累計達到508個,標準化基地面積359.7萬畝;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11個,基地面積20余萬畝,冠縣鴨梨、許營西瓜、黃河鯉魚、東阿黑毛驢等產品已獲得產品地理標志證書; 莘縣香瓜、東阿阿膠、陽谷朝天椒等產品已獲得農產品商標登記注冊。
創新引領 提升蔬菜“含金量”
莘縣董杜莊鎮西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新產業模式,摸索出的“西瓜+豆角+延秋瓜菜+冬菠菜”種植新模式,實現了一年四種四收,群眾畝均純效益達3萬多元。
聊城市從“蔬菜產業振興規劃”實施以來,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根據瓜菜菌不同的生育特點,充分利用光、熱、水、土地和人力資源,確定大、中、小拱棚和日光溫室以及露地較為合理種植比例,實施多茬種植、提高復種指數,根據價格波動調整各種種植方式和上市時間,用最小投入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形成一種嶄新的蔬菜生產模式,省蔬菜權威專家稱之為“聊城模式”。在東昌府區于集鎮農民這樣告訴記者“現在可不像以前了,復種指數高,‘油菜+西瓜+大眾菜或棉花’,一年三種三收,畝產值達2.5萬元,效益翻著番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