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二畝水稻,看看你能給出多少錢?“我們收購價一斤1.06元,你這二畝陽光200水稻按1300公斤,給你2700元行不行?”。要不你可打聽打聽,還得曬3到5個日頭才能去掉水分,賣給米廠達到標準的才1.35元左右,從中就掙個車費和辛苦錢。這是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大坊村村民朱鳳祥在自己的承包地前與前來收購水稻的小馬頭社區王店子村王太坤正交談著收購水稻事宜。金秋十月,稻谷飄香。素有魯南糧倉之美稱的山東省郯城縣的田間地頭到處都呈現收割、收購水稻的繁忙景象。
郯城縣是山東省最南部的一個農業大縣,耕地面積107.47萬畝。全縣糧食生產連續10年實現穩定增長。并連續11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稱號,年生產糧食均在13億斤以上。每到三夏、三秋大忙季節,農村收購糧食的商販應運而生,成雙成對的夫妻開著農用車奔赴到田間地頭來談糧食生意,農民從此不再為轉運、曬糧、賣糧而犯難。這些夫妻販糧隊都是運用一輛農用三輪車、一桿電子磅秤、上百條袋子和一定數量的收購金,做起來糧食生意,往返田間地頭、路邊場間,從收購糧食中賺取糧食差價,一天下來能賺一兩千元左右。馬頭鎮馬東社區劉樓村的劉勝文說,除去車輛加油、吃飯,加上一家人忙乎,又看鋪又晾曬糧食,這一個月沒白沒黑下來也能賺個兩三萬元,比打工干建筑的小工子強多了。據不完全統計,郯城縣做收購糧食的夫妻大約有上千對,這販運糧食的生意成為當地農民家庭致富的又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