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碩果飄香。日前,筆者來到竹山縣麻家渡鎮總兵安村獼猴桃基地,只見來購買獼猴桃的游客絡繹不絕。盡管獼猴桃價格較高,但仍然受到游客青睞。
“今年夏天天氣干旱,獼猴桃產量有所下降,但是果實個大、味甜、口感好。開園以來,很多人來購買,效益比較好。”總兵安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祖伍高興地向筆者介紹。
近年來,麻家渡鎮按照“村有致富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要求,吸引致富能人黃祖伍到總兵安村發展產業,以其成立的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和潤安家庭農場為依托,培植獼猴桃產業,在總兵安村建成獼猴桃基地1000畝,并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納54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實行股份制分紅。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并優先在基地務工。該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
目前,該村已建成獼猴桃園700畝,首期220畝果園已經見收,產品俏銷。
57歲的張義忠,一家3口人,是總兵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常年患病,不能干重活,兒子一直在外漂泊,也沒成親,老兩口心里非常著急。去年,村委會動員村民發展獼猴桃,他積極響應,跟著合作社學習種植管理技術,并栽植了1.5畝獼猴桃。張義忠夫婦在村干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到獼猴桃基地務工,每人每天能掙80元,生活條件逐漸改善。
經過近一年的摸索,張義忠現在已經掌握了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在獼猴桃還沒見收的三年內,張義忠打算在合作社基地長期打工。待獼猴桃豐產后,合作社將以市場價回收,張義忠一年可收入2萬元。加上其它勞務收入,他家將實現脫貧致富。
“我們這兒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好,適合種植獼猴桃,而且種植獼猴桃產量穩定,勞動強度不高,一旦發展起來,村民可長久受益。”總兵安村黨支部書記肖同林說。
該村以獼猴桃基地為依托,著力打造集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生態觀光旅游產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玩,帶動了農家樂等相關產業發展,村民脫貧致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