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杰在大棚查看葡萄長勢
“今年當地的油桃真好吃,甜的像蜜一樣。”“是呀!個大、新鮮,沒想到還可以吃到當地油桃。”在扎蘭屯市金帝超市,市民們爭相購買著當地的油桃、葡萄。“這都是從成吉思汗新天利合作社進的大棚水果,從色澤到味道都非常好,這些天剛到,吃過一次的顧客還會來買,前來購買的大都是回頭客。”金帝超市的售貨員說道。
新天利瓜果蔬菜大棚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在扎蘭屯市已經小有名氣了!2011年該市扶貧辦將5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交到郭淑杰的手中,她拿著“沉甸甸”的項目資金將村民聚到一起,商討可以干些什么,最終決定扣大棚種葡萄。于是村民積極響應,便聯手干了起來。同年,郭淑杰帶領大伙承包了村里50畝苗圃地,加上村民自籌的20萬元,扣了26個大棚,其中16個用來種葡萄,10個用來種西瓜、甜瓜等。
“葡萄秧三年才開始結葡萄,前兩年幾乎沒有收益,面臨資金緊缺的難題,多虧‘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扶持資金,我們才挺過了那段時期。”郭淑杰說道。
2013年4月,郭淑杰正式成立了合作社,第二年陸續承包130畝地,新增65個大棚,除了種植葡萄以外,還新增了13個油桃溫室暖棚。合作社的成員也增加到43戶,“最初家里搞庭院經濟都是跟著她一起干的,當時的收益就特別好,2011年她提議扣大棚種葡萄,大家伙算了筆經濟賬,我們幾個都覺得這個準保行,便跟著她干起來了,結果證明我們的選擇真沒錯,旱澇保收,比種大田掙的多。扣一個大棚每年光葡萄和油桃就能賺1萬元左右,我還在葡萄架下套種了紅辣椒等其他作物,這樣下來我家的五個大棚每年能賺6-7萬元左右。”社員梁書麗介紹道。
從2013年起,新天利的采摘園也同期出現在市民眼中,告別喧囂的城市,膩煩了每天到市場購買水果的人們,自己動手采摘無疑是一種別樣的享受,看著采摘的游客逐漸增多,郭淑杰又有了新想法。2015年,她向鎮里申請村中一個荒廢的大坑,并將其填滿在上面蓋起了農家院,并在旁邊的大棚中種上瓜果、蔬菜,漸漸的黑龍江及周邊地區的游客慕名來到這里,親手采摘一些水果,嘗嘗地道的農家菜,今年從三月開始到十月,農家院都陸續有游人前來采摘,每天座無虛席,游客最多時可達到200余人,每天平均接待80人次。
“明年我準備進一步擴大旅游產業,在飯莊后面的空地蓋上幾間獨具特色的小木屋,種上花草,再在現有七個葡萄品種的基礎上優勝劣汰,引進一些更適合當地的品種,將旅游產業做大,提高知名度,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休閑娛樂場所,帶領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