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設計師喂豬
養豬讓廖小萍吃了不少苦,但挺過去之后,她已經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山上樹木蔥郁、溪水潺潺、鳥聲清脆、空氣清新,山下依山而建一排排標準化的豬圈,成群結隊的野香豬在自由嬉戲覓食……農場的主人名叫廖小萍,兩年前,她還是一名大都市里領著高薪的女鞋設計師。放棄光鮮的工作,回到家鄉山旮旯里養豬。如此巨大的身份轉變,她是怎樣做到的?
打工是為了擁有自己的事業
今年32歲的廖小萍是豐順縣八鄉山鎮貴人村人。2003年,青春年少的她到廣州“淘金”,經過多年打拼,成為了一名女鞋的首席設計師,年薪18萬元。從出門闖蕩那天起,她就暗下決心要出人頭地,打工只是途徑,擁有自己的事業才是她的奮斗目標。
2014年底,廖小萍放棄城市生活,回家自主創業。經過實地考察,她帶著打工多年的積蓄回到貴人村,著手建設“八鄉農嫂農場”。但是,萬事開頭難,辦一個農場談何容易?啟動資金就需要一大筆,從哪里來?廖小萍想盡千方百計籌措到30萬元資金,全部投入農場。然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上“豬倌”后,她才知道這些錢根本不夠。為了節約成本,平時愛美愛干凈的廖小萍顧不上憐惜自己,凡事親力親為。豬舍自己搭,砌墻壁、拌水泥,脖子上紅一塊紫一塊的,不知灑下多少汗水。剛購進豬苗那陣子,她照顧得格外仔細,工人都熟睡后,她還要挨個豬舍去檢查,因為一個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致命的損失。
“一群群小豬崽,鬧哄哄的,一見到它們我就打心眼里喜歡。在別人看來,養豬又臟又累,可是我堅信自己會干一行愛一行,而且會干得比別人好。”白天,廖小萍將野香豬趕到林中吃野菜野草,喝海拔1600多米鴻圖嶂山上流下來的水,晚上再趕回豬舍喂番薯葉、麥片和米糠。相對于傳統的圈養生豬,山地放養的生豬能享受到足夠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源,且從未注射豬病疫苗等藥劑,這樣飼養出來的豬,肉質十分好,不含飼料添加劑,不含農藥化肥殘留物,稱得上真正的綠色食品。
在大山里基本放棄了美
一路走來,廖小萍也并非一帆風順。去年底的一場大雪,把農場的豬棚一片片掀起,大大小小的豬凍得直發抖,身上的毛全豎起來,像刺猬一樣,走在山上頻頻滑倒,手腳紅腫幾乎沒有知覺。那個情景讓她很是心疼,卻又無可奈何。當年損失了幾萬元,廖小萍至今回憶起來還覺得相當可惜。因此,廖小萍一有空便會通過咨詢專家、網絡查詢等多種渠道刻苦學習養豬新知識,了解生豬市場供求信息,不斷強化養殖技術和本領。
面對創業過程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廖小萍傷心過,但卻從未想過退縮。她說:“竹子成長尚且需要3年時間,第4年才開始長高。馬云用10年時間才讓世人認可,想要做成事必須堅持。”
“女人都愛美,我以前在廣州沒事也喜歡打扮,化妝、穿裙子、穿高跟鞋,但現在基本都是素面朝天。”因為忙碌,除了見客戶談生意,在大山里的廖小萍基本放棄了對“美”的追求。
“她從小就沒受過什么苦,更別說干農活,這里的生活太苦了。”說起廖小萍放棄輕松舒適的工作跑到大山里創業,家人心里雖然擔心,卻仍舊支持她的選擇。學獸醫的弟弟是她的得力助手,父母也會幫忙料理農場,忙不過來時才會雇請工人。目前,廖小萍已投入100多萬元打造農場,生豬存欄300多頭。
采用拼團形式開拓市場
“明天殺豬,現在開始拼團啦!3斤一份起配,三湯片送肉到家——零添加!零激素!零污染的環境!完全是散養360多天自然生長周期長大!支持珠三角順豐快遞!”這是廖小萍發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則信息。
如何利用微信平臺銷售自己的產品,廖小萍有了新打算,通過微信朋友圈“拼團”,決心廣開貨源、廣交朋友,讓產品走俏全省。
早上6點,廖小萍便起床殺豬,然后切分打包好,再開車逐一送貨上門。“以前一直在外面,對三湯片不熟,盡管使用汽車導航,然而,有時候還會迷路,走了很多冤枉路。”在空余時間,廖小萍認真查看豐順地圖,記住哪條主路和哪個村,為的是使下一次送貨更加快捷。“中午兩點鐘才吃飯是常有的事。有時一天下來跑了200多公里,轉來轉去頭都轉暈了,回去趴下就睡了。但是豬養大了,肯定要想盡辦法銷售出去。”廖小萍如是說,創業于她而言,除了要有過人的膽識、勇氣和魄力,還要這樣一步步把步子走踏實,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