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高原江南”之美譽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盛產辣椒,這里的辣椒以香辣聞名,人們給它取名“循化紅”。到了金秋,火紅的辣椒一串串、一片片,像天上燃燒的彩霞,映紅了村村寨寨……
9月的黃河谷地秋色宜人,碩果累累。但我們無暇顧及眼前高原小江南的旖旎美景,因為急切的目光早已被鄉間田野中連片的紅辣椒所吸引,大片大片的辣椒地里,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農戶們正在忙著采摘。
從房前屋后到萬畝種植
據了解,線辣椒在循化縣具有500多年的種植發展歷史,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域優勢,循化所產的線辣椒具有鮮紅、細長、辣中帶香、香而不辣的特點,人們總是用“三彎一鉤”來衡量它的品質。
如今,循化線辣椒成為當地優勢農產品,所以到了循化撒拉人的家,你都會看到院前院后的紅線椒。
近年來,循化縣建立了仙紅、天香、沙海泉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每年按保護價收購農副產品,他們生產的循化線椒醬等系列產品一直供不應求。縣上又成立了辣椒協會,并將線辣椒注冊為“循化紅”商標,企業將產品進行分級包裝,使循化線辣椒首次打入了蘭州、拉薩、銀川等外省市場。蓬勃興起的線椒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激發農民群眾的熱情,從房前屋后到萬畝種植,掀起了以循化為核心,輻射帶動貴德、化隆、尖扎、民和等青海黃河下游農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性嬗變,由此催發出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更高的生態型農業產業化新經濟帶的崛起。
原先零散的線椒種植現在已經連片成林,原先產量不高、品質不優的種植已經進入了產業化、規模化行列。短短幾年時間,該縣3.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中,線辣椒就占了2/3,畝產在2500斤左右。循化縣農業和科技局蔬菜辦中級農藝師馬子林說:“線椒是一種傳統品種,因香而不辣遠近聞名,曾經在博覽會上還拿過金獎。目前它正逐漸成為我們縣的一個支柱產業,也是我縣的一個品牌產業,而且這幾年面積在不斷地增大,規模也逐漸壯大。同時,這幾年政府的政策也比較好,對線辣椒產業的投入加大,農戶種植興頭也越來越大。”
產業全面興起指日可待
小小的線椒,隨著規模化種植、產業化變身,“原身”出售的歷史現已改變,循化就地進行深加工線椒帶來的不僅是產品本身的價值效益,而且因具有“酵母”作用的刺激,產業不斷壯大,線椒產業在海東全境興起指日可待。
在一年一度的“清食展”上,火辣辣的循化線椒從不缺席,并且是“清食展”的“座上賓”,可謂是海東在“清食展”上的常駐代表之一,為海東增色加分不少,成為了海東特色農業的“驕子”。同時,循化作為辣椒產出大縣,為豐富海東乃至全省“菜籃子”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通過相關職能部門的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使線椒發展逐步呈現規模化、產業化態勢。線椒種植戶參與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已經形成,企業開發以線椒為原料的火鍋底料、辣醬等產品,一條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雛形顯現,開發產品也已經出爐上市,擺進了省內外知名超市和馬來西亞市場。
僅有10萬人口的循化縣,1999年,線椒種植面積只有3351畝。為何短短幾年,循化縣就使線椒“骨壯身強”,連年鑄輝煌呢?循化縣農業局局長馬永福一語破的:創新,是循化線辣椒連續上臺階的關鍵。全縣老百姓口袋中25%的收入是從種植線椒上獲得的。
據了解,近年來循化縣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強特色農業推廣,擴大種植規模,為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添了新鮮血液。目前,全縣已建成14個線椒種植基地。其中400畝以上線椒基地4個,100畝以上基地10個,這些規模基地為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提供了依據。
線椒映紅了艷姑的臉
眼下,正是循化線椒收獲的季節。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新建村,村民韓乙沙格每天用車將辣子拉到縣城出售,家里的女人們正在忙著綁扎辣子。
女主人馬如花高興地說:“去年,我家種了3畝線椒,收入1萬多元,加上兒子們外出打工的收入和葡萄、核桃等其他的收入,家里的生活過得還算寬裕。所以,今年就擴大了線椒的種植面積,種了5畝地。算下來,今年我家線椒能賣兩萬元左右。”馬如花的孫媳婦馬曉珍也向記者說:“目前,正在參加烹飪培訓班,等拿到就業資格證后,就和丈夫到外地開飯館。她興奮地說:“現在家里生活好了,我們和以往圍著鍋臺、娃娃轉圈圈的婦女不一樣了,可以到外面掙錢、看世界,日子比紅辣椒還紅啊!”
采訪中記者看到,循化縣城內,不管是在商店還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線椒產品和艷姑們四處叫賣的情景。來自黃南州的東智告訴記者,他每次到循化都會買一些線椒帶回家分給親朋好友,這次是專門帶外地朋友過來買。
火紅的辣椒,充滿了豐收的喜悅,映紅了撒拉艷姑們的臉,也點燃了村民們紅火的日子。在循化廣場對面賣線椒的艷姑告訴記者,今年是她賣線椒的第三年,每年在線椒收獲的季節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明年計劃要多種幾畝地。
椒農樂享優惠政策
為了讓農民得實惠,近幾年來,循化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線椒生產作為農業工作的重要內容,每年都要以責任狀的形式,把科技興農的各項任務和目標落實到各鄉鎮和各主要職能部門。同時,每年還會組織幾次大規模的科技活動,出臺種植線椒可享受的優惠政策:種植百畝以上線椒基地,每畝補償50公斤糧食、25公斤化肥,并解決簡易網圍欄;對種植10畝以上的大戶,無償提供農膜。隨著當地群眾科學種植線椒的積極性日益高漲,緊接著卻又出現了“賣難”問題。
大規模的線椒產能怎樣消化?面對記者的疑慮,該縣農牧局馬站長說:“一般農戶賣不完的辣椒都會由當地的仙紅、天香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收購,這些企業每年按保護價收購農副產品,解決了農戶們無處銷售的煩惱。”
未雨綢繆,循化縣不等不靠、不求捷巧,迎著難處去實干。他們從產業化上著眼,從農民樂意干的事起步,從當地得以推廣的實用技術搞開發,實行“引進、示范、推廣、銷售”一條龍服務,為線椒生產連年穩產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地的龍頭企業也為線椒銷售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就地解決了線椒滯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