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祁陽縣白水鎮席家亭村的“一季稻+再生稻”示范基地現場看到,成片所種再生能力強的優質雜交水稻“抗稻909”和“綠豐20”在收割后稍經打理長出新苗,成片泛綠,長勢良好。種糧大戶王承富面帶笑容指著自家70畝“綠豐20”再生稻介紹說:“別看現在這樣子,這再生稻到時可畝產六七百斤左右,加已收割歸倉千四五百斤,畝產可達噸糧呢!”
當前祁陽農村勞動力短缺成了制約糧食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客觀瓶頸之一,祁陽縣農業委針對性地積極有益地探索“一季稻+再生稻”水稻種植模式,劃定適量的耕地作為試驗田,選擇“抗稻909” “綠豐20”等具有米質好、抗性好、產量高、再生強力強多種特點的再生稻優質雜交水稻品種,抓住種植關鍵節點,對“一季稻”實行規劃、用種量、播種時間、水肥管理、病蟲防治、收割等“六統一”管理模式,一季稻畝產700公斤上下;在“一季稻”成熟后,割下植株的2/3,收取稻谷,留下植株的1/3,保存根系,經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發,再長成稻株,成為“再生稻”,抽穗成熟后又可畝產300公斤以上,從而實現一次播種,兩季收成,畝產噸糧目標。再生稻因施肥少、打藥少,米質好,價格反比一季稻高,受到人們青睞。同時投入少,打理簡單,節約人力,能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