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東:秸稈綜合利用的“濟南出路”

   日期:2016-09-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5    評論:0    

“秸稈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影響交通安全,破壞土壤結構……”日前,記者來到濟南歷城區唐王鎮,當地村民老閆給記者拿出了鎮上農委發放的《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他告訴記者,村民們正是通過這封信,了解了焚燒秸稈的危害,自覺做到不焚燒秸稈。

  當前,濟南市“三秋”工作即將拉開帷幕,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也將全面啟動,屆時秸稈禁燒工作將進入關鍵期。日前,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會議召開,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濟南市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將以“疏”“堵”入手,注重解決好三秋秸稈的“出路”問題,全力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

  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問題,是環境問題,也是民生問題。

  據了解,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高度重視,牢固樹立和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綜合施治、齊抓共管”的工作方針,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在304萬畝,從全市情況來看,秸稈的利用途徑主要以機械化還田為主,占了秸稈利用總量的80%以上;其次是秸稈青貯,大約在50萬畝,占秸稈總量的16%左右;秸稈燃料、生物反應堆、秸稈沼氣等其他方式利用12萬畝左右。

  為確保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田間地頭“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黑一塊田”,濟南市將工作目標概括為兩個字:一個是“堵”,確保秸稈100%禁燒;一個是“疏”,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有效提升,為此,全市各級各部門首先要狠抓責任落實。

  據了解,今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執行屬地管理原則,各縣(市)區、各街鎮是責任主體,繼續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負責抓落實,并層層制定秸稈禁燒工作方案,逐級簽訂責任狀,構筑起縣區包街鎮、街鎮包村、村包組、組包片的四級聯動責任體系,確保做到人員、經費、交通工具和任務目標“四落實”,以及定專人、定職責、定區域、定崗位、定時間、定要求的“六定”禁燒措施落實到位。

  同時,濟南市將成立縣(市)區、街鎮、村三級應急小分隊,配齊配全滅火工具,全天24小時深入田塊、主要路段,全方位、全時段、高頻率、高強度地監控檢查,發現苗頭快速反應,確保在第一時間及時化解處理。

  秸稈禁燒的根本出路在于綜合利用,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是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渠道。據了解,針對秸稈利用工作,濟南市積極探索玉米機收——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農機“一條龍”作業模式,并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等適用高效機具,深入普及保護性耕作、土地深松等實用技術,完善不同地區秸稈機械化還田、過腹還田等先進技術。

  記者從歷城區了解到,今年,歷城區一方面大力推廣機械化還田和小麥免播種技術,引導農戶實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模式,促進玉米收割與小麥免耕播種同步進行,實現以收獲促播種、以播種促禁燒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歷城區將秸稈利用目光放到了如何提高秸稈青貯上。目前,全區建成青貯池42萬立方米,可實現全株青貯秸稈21萬噸、轉化玉米秸稈6.5萬畝。

  歷城區的秸稈綜合利用方式,是全市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為保證全市秸稈還田,濟南市利用購機補貼政策,優先對作物秸稈還田機、聯合收獲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保護性耕作機械等進行補貼。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小麥聯合收獲機7863臺、玉米聯合收獲機5070臺,為秸稈綜合利用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鼓勵在聯合收獲機上加裝切碎裝置,并大力實施土地深松作業。連續五年爭取市財政資金用于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對于秸稈還田并深松作業的每畝補貼40元。

  “以前收了莊稼,秸稈處理是大問題,沒想到如今秸稈也能賣錢了,我這一畝地產生的秸稈賣到企業可賺100多元錢呢。”商河縣玉皇廟鎮史家村村民史興棟提到的這家企業,是位于商河縣經濟開發區的濟南玉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據該企業負責人丁晉介紹,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廢棄物是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原料,經過粉碎處理,這些原料燃燒后產生的熱量可以用來發電。現在企業每天燃用秸稈900多噸,每天可為國家提供清潔能源65萬千瓦時,預計每年可提供綠色電力2.1億千瓦時,全年可燃燒各類生物質秸稈30萬噸左右,可替代原煤16萬噸左右。

  這一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可以有效改變農民群眾將秸稈隨意丟棄、焚燒等傳統方式,杜絕了大氣污染,還讓當地用上了綠色環保能源,可謂一舉多得。商河縣大力發展的生物質發電是我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濟南市依托科技支撐,積極推廣秸稈養菇、秸稈肥料、秸稈建材、秸稈能源等實用新技術,進一步拓寬利用渠道,延伸產業鏈條,扶持秸稈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向深度發展。

  在章丘市,黌塘嶺昊霖生態園自2012年開始,對自家300畝果樹使用了玉米秸稈反應堆菌種技術,即用微生物菌種將秸稈轉化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同時產生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熱量、有機物質和營養元素。采用這一技術生產的水果口感和色澤明顯好于對照產品,市場認可度高,僅此一項每畝增加利潤5170元。

  據了解,在昊霖生態園的示范帶動下,園區周圍四個村莊5000多畝土地使用該項技術,年消耗玉米秸稈20000余噸。該模式為農業垃圾資源化拓展了路子,改善了園區土壤環境,減少了農藥用量,提升了產品品質,促進了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